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浙江农林大学启动实施“生态育人 育生态人”工程
2021-05-11 15:02: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实习记者 王勃瑛 通讯员 陈胜伟)“坚持传承与创新相融,通过着力实施五大育人行动计划,让生态理念融入‘三全育人’改革各领域和‘十大育人’体系各环节,贯穿学校思政工作各方面和人才培养全过程,渗透校园每个角落,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促进绿色发展……”

  5月10日,浙江农林大学举行“生态育人 育生态人”工程启动仪式和“天目大讲堂”首讲。来自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林业局、杭州市临安区的专家、领导与浙江农林大学师生代表500余人,一起上了一堂丰富多彩的“生态课”。

  启动仪式上,专家学者们在浙农林大自主研发的生态竹卷轴上盖下了“生态课程”“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生态研究”“生态实践”等字样的印章,意在表达学校将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和决心,扎实推进“生态育人、育生态人”工程。

  生态志愿者代表朗诵了生态主题诗歌,并为现场师生发放了学校自主选育的甘蓝“绿色种子”,向大家传播绿色、和谐的生态理念。我国著名的生态经济学家、可持续发展研究专家诸大建教授走上“天目大讲堂”,围绕中国绿色发展的主题,做了精彩的报告。

  浙江农林大学一直在传承创新中发展生态办学理念,实施“生态育人 育生态人”工程就是要打造与办学目标相适应、具有生态特色的思政育人品牌,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育人工作新模式,构建生态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农林标识度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生态育人”就是要通过生态化理念、生态化教育、生态化管理与生态化校园,做好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育生态人”就是要培育拥有与新时代新青年相适应的生态品德、生态品格和生态品行,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区域现代农林业未来领导者。

  根据计划,该工程的实施将依托农林学科专业特色,着力推进“五大育人行动计划”。具体包括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课程课堂为重点的生态课程育人行动;以绿色校园、文化景观、教育基地为重点的生态文化育人行动;以文明公约、绿色节约、阳光善美为重点的生态环境育人行动;以特色活动、创意产品、文化品牌为重点的生态研究育人行动;以精品创作与推广、理论研究与创新、资源建设与利用为重点的生态实践育人行动等五个方面15项内容的系列活动。

  通过实施这一系列举措,学校将不断丰富思政课程的生态教育内容,挖掘课程思政的生态育人元素,发挥课程课堂的生态育人功能,全力打造“天目大讲堂”和“生态节”等生态特色活动,加强生态创意产品呈现、生态文化品牌建设。通过深入开展爱绿、植绿、护绿“三绿”行动等活动,建设环境优美的绿色校园,打造风格独特的文化景观,构建协同开放的教育基地,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生态意识。更加注重对学生生态实践的引导和鼓励,规范师生生态文明行为,树立“绿色节约”生态新风,塑造师生“阳光善美”生态人格。

  为了让“生态育人、育生态人”工程更显性化,工作成效可追溯、可记录、可评价、可感知,浙江农林大学还建立完善了“生态青年成绩单”制度,设立了生态积分和生态勋章。

  “生态青年成绩单”由生态意识、生态知识与生态行为等三部分内容组成,共同塑造现实、立体的新时代“生态人”画像。引导学生自觉接受生态文明教育,主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学校还将举办以生态为特色的“天目大讲堂”,不定期邀请校内外生态等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优秀校友以及社会上知名人物登台开讲;同时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均可登台开讲,分享成长经历,交流成功经验,更好地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学术抱负和生态情怀。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沈满洪教授表示,浙江省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一直以来,浙江农林大学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彰显学科专业生态化、人才培养生态化、科学研究生态化、社会服务生态化、校园建设生态化和大学文化生态化,在生态省、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了重要贡献。

  目前,学校确定了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生态性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为了保障生态性大学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学校党委决定全面实施“生态育人 育生态人”工程,通过推进五大育人行动计划等一系列举措,努力使得每个浙农林人深刻地烙上“生态印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