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白菁洁 通讯员 陈鑫 马利峰)“方便、快捷!报销再也不用追着领导签字了,也不用一个字一个字地输入支付信息,只要上传发票,填写报销单,就可以在线完成网上审签等所有报销流程。”这段时间,杭州师范大学部分学院负责经费报销的老师开始尝试使用“智能报销平台”,原先复杂繁琐的财务报销,只要一台智能手机,就能在掌上完成。
“体验感非常好。”学校计划财务处工作人员陈淑眉告诉记者,以前,所有发票的相关信息都要手工录入系统,而现在只要拍照上传后,系统就能对发票进行自动识别认证;系统也能及时判别交通工具超过标准、出租车票连号等问题,从而第一时间告知经办人需要填写补充说明等。“这些功能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准确度。处理报销速度比以往至少提升一倍。”她说。
实际上,这只是杭州师范大学数字化改革的冰山一角。
早在2年前,杭州师范大学就开始探索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推动“最多跑一次”实体办事大厅与网站的融合发展,推进各部门信息的共享和利用,让数据多“跑路”,换取师生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实体办事大厅形成行政办事大厅、党群服务中心、学生事务中心、财务报销中心“一厅三中心”的格局,建立部门联动协调机制,推行综合窗口集成服务。所有待办事项在各个窗口之间流转,真正实现“申报材料一次提交、事项办理只跑一次”。这为推进“网上办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依托学校数据中心,杭州师范大学先后推出了网上办事大厅和学校智慧校园APP,一改传统服务模式,将原来依托纸质凭据流转的接收、审批、回复等工作归为公开透明、快速便捷的线上审批。目前,“最多跑一次”实体办事大厅中的253项可办事项中,已有142项可在线上办理,此外“线上+线下”可同步办理事项有11项,可自助机终端办理事项有10项。
“从前办理一项事务,要在不同部门之间来回奔波,现在申请和审批统一在一个网站就能完成,真的太方便了。”一位青年教师在体验了“网上办事大厅”后竖起了大拇指。“没想到昨天在手机上申请了查档,今天快递就把需要的档案寄到了单位。”金璐是该校2006届毕业生,原本以为需要从滨江赶到仓前来“借”档案,外加繁琐的办理手续和等待时间,没想到“一次都没跑”就解决了,这让她为母校的“线上服务”赞不绝口。
学校采购工作也搭上了数字赋能这趟便车。经过系统优化升级,教学科研等设备的采购流程变得简单方便。之前,一份采购合同的平均制作期限为30天,而现在的平均期限为20天。此外,所有合同审批单都能通过智慧校园APP在线完成,采购申请人无需跑相关职能部门走流程,采购效能得到大幅提升。
让师大人记忆犹新的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信息中心开发了师生每日健康打卡系统,精准排摸师生每日健康状况,累计收集602万条师生健康信息。师生个人基础信息填报由数据库自动获取,且自动记忆上次填报内容,若后期每日一报情况无变化,则可直接提交,一秒钟搞定,方便师生填写的同时,也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这些信息根据权限共享给学校各管理部门,便于学校及时监督防控。此外,信息中心还开发了师生进出校电子通行证和访客通行证,对接浙江省教育大数据中心,实时获取师生健康码信息,实现师生信息认证码和杭州健康码“两码合一”,刷码进出校园。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学校还在师生健康数据分析基础上,结合全国疫情风险状况,推出学生返校进程分析、学校疫情状态分析等10余套数据分析大屏,为校园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智慧课堂上,我们能更加自由愉快地表达、展示自己,老师与我们的交流互动变得更加有趣多样,师生都能拥有‘沉浸式’体验。”经亨颐教育学院大二学生王一婷在体验完智慧教室的功能后说。据了解,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共建有智慧教室18间,能够有效实现课堂中人人交互、人机交互,促进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活动的进行,还可实现跨校区、跨教室同上一堂课的功能。
即使在335间普通多媒体教室中,学校也全部采用了智能中央处理系统,可实现刷卡开关机,跨网段远程管理,IP语音对讲,可视化教学管理等智能化管理。其中,140余间教室配备有常态化云录播,可完成教师授课、学生场景、教学课件自动跟踪和切换的录制,可根据老师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录制。
在“5G”时代,一张身份证,“30秒”完成新生报到,刷脸进寝室、图书馆,甚至在食堂吃饭“刷脸”支付……对地处“智慧城市”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腹地的杭州师范大学师生,这些都不陌生。
记者了解到,新出台的杭州师范大学《数字化改革方案》将部署并推进“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为支撑端,全息化网上办事服务大厅为服务端,精准化5大综合业务应用为治理端,多元化X个应用场景为切入点”的“1+1+5+X”重点任务行动计划。该计划强化和运用数字化思维、理念、技术,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服务等提供全方位保障,助力杭州师范大学争创一流。
(责任编辑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