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实习记者 徐晓乐 通讯员 杨冰君 包喻月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展现青年实干担当,近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共筑乡村振兴梦,同心同力践青春”实践队前往贵州省六盘水市海坪村,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调研。
为更好地了解海坪村的文化底蕴,实践队来到海坪彝族风情街,感受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海坪村的民居建筑主要顺着山势而造,建筑风格均以彝族文化为特色。从远处看,村前有水,村后有山,村中有树,形成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
实践队先后参观了九重宫殿、太阳历坛等特色景点,并与当地居民进行亲切交流,从而对彝族文化、民俗传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火光与欢呼声的吸引下,队员们来到土司庄园,彝家姑娘们身着多彩的民族服饰,伴着节拍,围着火堆翩翩起舞,一个个朴实无华的动作在火光辉映中显得惊艳动人。晚会结束后,队员们了解到,过去彝族人民家中发生了好事,当晚就会举行篝火晚会。现在,为了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他们依旧保留着举行篝火晚会的传统。
在对景点和彝族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后,实践队来到海坪街道办事处,与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与西部计划志愿者李咏灿的交谈中,成员们了解到,村落里的千户彝寨是由周边的6个乡镇易地搬迁而来。海坪村以“六业并举”开创了独特的易地脱贫搬迁模式,按照“搬迁一个寨子,打造一个景区,发展一个园区,激活一个集镇,脱贫一批群众”的思路开辟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在服务景区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就业率与人才需求量。街道工作人员高海波告诉他们,虽然易地搬迁的村民因没有耕地而缺乏农作物收入,但得益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村民的收入来源趋于多样化。村民将自家一楼改造为饭店,或是把二楼改造为民宿,收入比之前高了许多。
通过此次实践,实践队员进一步加深了对乡村振兴的理解,深刻意识到“因地制宜”发展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青年,浙水院青年将立志用所学专业知识回馈社会,为国家富强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 余新花)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