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杭电老教授的一篇硕士论文带来两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正交函数
2023-03-23 17:35: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占尘雪 通讯员 雷哲超)不久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受邀携带自己的硕士论文手稿,前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档案馆捐献的图片,在杭电朋友圈热传。

  “一篇硕士论文,带来了两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正交函数。这篇论文手稿,对学校从事基础理论的人来说可谓是‘巨大激励’。”杭电档案馆馆长孙淑强对记者说。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系主任张公礼教授,将毕生心血都献给了通信领域的基础研究。坚持坐“冷板凳”的他,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一炮打响,他在报告中提出两种正交变换,后来在国内外一些文献中称为Zhang—Hartley Transforms(张—哈特莱变换)和Zhang—Wateri Transforms(张—沃特利变换),这两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正交函数最终引发了国际“热效应”。

  不被理解却甘坐“冷板凳”

  张公礼出生于1945年,于1964年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张公礼留在该校通信系统研究室工作,于1979年被该校信息工程系录取为研究生。

  在研究生毕业答辩的时候,张公礼遇到了一个“大挫折”,他在论文中开创性地提出了两个完备正交函数及相应的正交变换,但论文在硕士论文答辩中却未能通过。

  “科学的新发现、新成果遇到人为因素带来的挫折很正常,但科学需要坚守。”张公礼坚信自己扎实做出的理论成果一定是有价值的。一年后他虽然用另一篇论文取得了硕士学位,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对正交函数理论的研究。

  抱着尝试的心态,张公礼将一篇关于序率的论文英文稿漂洋过海寄给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系列中的Tra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信息论杂志),但却收到了拒稿信,拒稿信上说:“这个以前我们曾缺乏接触的重要国家,在改革开放后,论文开始出现,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收到拒稿信的张公礼并没有气馁,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下定决心要将基础研究的“冷板凳”坐热。

拒绝信

  一炮打响引发国际“热效应”

  1983年,张公礼将他在1981年硕士论文中的“两个完全正交实多值沃尔什函数”进行深入研究和修改,投稿于在加拿大温尼伯举办的第十四届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多值逻辑国际研讨会,1984年上半年,他收到了论文的录取通知书和会议邀请信,并且被安排在大会第三个发言。会议论文的发表,意味着张公提出的理论已经得到了国际学术同行的认可。在此次论坛之后,会议主席莫拉卡(C. Moraga)将张公礼提出的正交函数首次命名为Zhang—Hartley Transforms(张—哈特莱变换)和Zhang—Wateri Transforms(张—沃特利变换),自此该理论一炮而红,引发国际“热效应”。

1984年张公礼在加拿大参加学术会议

  与此同时还有个好消息,虽然IEEE信息论杂志编辑部拒绝张公礼的稿件,但却推荐给更适合发表的“SIAM数学分析”杂志编辑部,几经周折,张公礼的论文终于发表在1986年第5期的“SIAM数学分析”杂志上。

  在这篇论文发表一年后,他收到了美国“数学评论”杂志1987年11月的来信,邀请他担任该杂志的评论员。他心里非常高兴,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论文答辩的挫折,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虽然没有按原计划出国或者搞博士学位,但改革开放为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的人生依旧如夏花般绚烂。”

刊发张公礼论文的第十四届IEEE多值逻辑国际研讨会文集封面

刊发张公礼论文的英国《电子学快报》封面

  “我将张-哈特莱变换和张—沃特利变换的应用研究写入了《数字谱方法的理论与应用》一书中,资深院士、半导体与电子学专家王守觉教授写了专著书评。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这两种变换做了初步研究,广泛应用在快速计算、模式识别、嵌合体(马赛克)分析等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多特蒙德大学莫拉卡教授和美国波士顿大学卡尔波夫斯基教授与他的学生。”张公礼表示,“王守觉院士已经病故,而一些教授都已年近九十,还在坚持做基础研究,特别不容易,希望基础研究后继有人。”张公礼很欣赏马兰花的品格,觉得与之很像,写了一首小诗:

  一身傲骨映着那蓝天,

  美丽芬芳拥抱着阳光。

  青悠悠的草原上,

  蓝悠悠的马兰花。

  青悠悠的草原上,

  蓝悠悠的马兰花。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