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鲁少辛 通讯员 刘世华)蓝色地球,诸多生命的摇篮;缥缈湘湖,浙江精神的见证。为更好传承红色基因,当好红色根脉的守护者,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杭州市钱塘区义蓬中学八(10)中队 逐梦小队的队员们齐聚在湘湖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开展“'龙'行千里扬文化 争做红领巾讲解员”的红色研学之旅。
来到一楼遗址厅,这里呈现了考古现场的原貌,墙面上的“萧山八千年”五个大字,苍劲有力,队员们都被这强大的气场震撼到了。遗址厅中展示了一件件历史物件和相关藏品,还存有2002年发掘出土的独木舟及相关遗迹,经碳十四测定,距今8000年,是迄今发现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独木舟,也是跨湖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是艘有着“中华第一舟”之称的独木舟,就静静地躺在恒温恒湿的玻璃房中。看着这触手可及的古舟,似乎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八千年历史的呼吸,触摸到八千年历史的脉搏。
如果说湘湖是块宝藏,那从跨湖桥出土的那一条八千年前的“中华第一舟”便是开启这片宝藏的钥匙。
来到陈列厅,“勇立潮头”四个金色大字映入眼帘,后面是一幅潮头上矢志奋斗的劳动人民浮雕画。
拾级而上,是跨湖桥文化的主题展。玻璃橱柜里陈列着出土的龟甲、兽骨等,它们安安静静地“躺”在展柜里。穿越时光的长廊,它们也曾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体,只不过,我们在这头,它们在那头。
古老的生活画卷通过模型复原、图片及文物展示等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跨湖桥先民们的生活状态。
八千年前,先民从山地丘陵,走向河口平原,千余年后,又因为海侵离开故土。他们正视自然,来去山海间,这份超凡的智慧,让后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才智与伟大!
跨湖桥先民在与水患抗争的成长历史中,形成了尚火的文化崇拜。他们将对火的热忱以艺术化的形式呈现在彩陶图文上,以祭祀的方式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在展厅里,以动画的方式生动形象地演示了以“火”为主要对象的祭祀活动。队员们也从中了解到他们对火的崇拜以及火焰纹产生的渊源。
跨湖桥遗址出土了很多奇形怪状的木器、石器,经考古学家考证,这些奇怪的工具是弓钻取火的工具,说明跨湖桥人当时已经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
一叶独木舟,一汪湘湖水,一段跨越千年的华夏文明史。这不仅仅是华夏的文明史,更是人类的文明史。
这趟博物馆之行,队员们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还见证了华夏民族无比坚韧的生存和繁衍能力,了解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和厚重。
无论是八千年前的跨湖桥原始文明,还是两百年前有着精湛技艺的清代文明,都向我们展示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展现了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天人合一的中华精神。
“龙”行千里扬文化 争做红领巾讲解员,时光虽逝,中华精神永存!
队员感想
倪柯宇队员
一叶独木舟,一汪湘湖水,一段跨越千年的华夏文明史。这趟博物馆之行,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还见证了华夏民族无比坚韧的生存和繁衍能力,了解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和厚重。八千年回首,跨湖桥先民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勇立潮头的跨湖桥精神却代代流传,生生不息。
王俊熙队员
这次活动我们参观了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为我们展现了古人创造独木舟的历史,也为我们呈现了拥有“中华第一舟”之称的独木舟。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智慧,让我意识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并不是在于一两天,而是在于一朝一暮。
周洋队员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内主题展分为湖底的遗址、生活的画卷、创的艺术、信仰的力量、文明的交融五个单元。非常震撼!早在八千年前,跨湖桥先民就在古湘湖地区生活了近一干年,这一段远古文明,彩陶、独木舟、弯弓、针、还有神秘符号,古文明真是太厉害了。
高姚茜队员
来到了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场馆中的“萧山八千年”五个大字,向世人展示了跨湖桥8000年文化的厚重与沧桑。跨湖桥文化以“勇立潮头”为主题,场馆中一幅幅劳动人民在潮头上艰苦奋斗的画面令我难以忘怀。时光飞逝,中华精神永存。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应该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共同承担传承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责任。
郭红熠队员
参观跨湖桥遗址,让我深刻认识到人类文明的演进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这个遗址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我们应该保护它并传承下去。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关注我们的文化和历史,了解我们的祖先和人类文明的演进,为我们的未来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智慧。
赵庭悦队员
湘湖一叶舟,问史八千年。参观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使我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跨湖桥先民创造独木舟、与海潮相搏斗的历史,更体会到了浙江人流淌在血液中的进取精神。
李恒楷队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次前往的跨湖桥遗址不仅让我以最直观,清晰的方式认识了古时候人们使用的工具,还通过模型复原等方式让我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
王俊豪队员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是一座考古、艺术和科技于一身的杰出博物馆。走进馆内,我被其深度和广度所震撼,从史前文化到现文明,每一件展品都像一部无言的史诗,诉说着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沧桑。
葛开馨队员
8000年惊鸿一瞥,8000年潮头踏歌。年代最早的独木舟,安静躺卧的龟甲兽骨,闪闪发光的人类文明,不同凡响的创造能力是跨湖桥遗址鲜明的注脚。这次博物馆之行让我感受到了萧山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奇迹,萧山先民的才智与伟大是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
朱安逸队员
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红领巾讲解员”的活动,让我有机会亲身体验到当红领巾讲解员的自豪与光荣。这次活动我们来到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它不仅展示了古代历史的辉煌,更传递了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精髓。“八千年惊鸿一瞥,八千年潮头踏歌”跨湖桥先民勇于探索实践的跨湖桥精神代代流传,生生不息。
沈诗雨队员
参观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使我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先民创造独木舟与海潮搏斗的历史,更从中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同时也验证了一句话“湘湖一叶舟,问史八千年”。
翁怡乐队员
数千年前跨湖桥人正视自然,来去山海间,数千年后,继承了跨湖桥先民智慧的人们又在这片土地上栖息生活,他们沿着先民的足迹,来到了烟波浩荡的钱塘江,在之江大地上浇筑时代“弄潮儿”的底色,高举着勇立时代潮头的浙江精神,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续写华章。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