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三链合一 中国计量大学打通创新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
2024-06-11 15:38: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宓卓慧)中国计量大学大四学生樊晓天,最近收到了浙江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大学期间,他获得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航天智慧物流组全国冠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室外无人驾驶自行车组全国一等奖,樊晓天坦言,“这些成绩给我的复试表现增色不少!”

  “作为教育强国的基础和高等教育的起点,本科教育教学是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重要一环,也是奠定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和人格基调的关键一站。”中国计量大学校长徐江荣表示,学校紧紧围绕计量、标准、质量、市场监管和检验检疫办学特色,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拥抱产业链,三链合一打通创新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

  一专一赛 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创新实践

  樊晓天的成功,得益于中国计量大学“一专一赛”的培养模式。“我们从全校性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参赛受益程度、参赛规模和赛事获奖比例设定等具体情况,重点支持每个专业一项合适的竞赛。”中国计量大学教务处处长孙卫红说,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丰富创新类通识课程资源,探索创新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深度融合,提升“一专一课”创新类课程实施质量;以“一专一赛”为抓手,加大创新项目培育力度,通过给予相应业绩分激发教师指导学生竞赛热情,促进教师创新教育能力提升,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不断提升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一专一赛”竞赛之一。每一届比赛都吸引众多学生团队积极参与。洪敏佳及其团队历时271天,设计完成“简易地图引导的地外天体巡视器虚实融合自主导航规划系统”,该项目斩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特等奖。在中国计量大学,像樊晓天、洪敏佳这样的学生及团队有很多,他们浸润于学校浓厚的创新实践教学氛围中,创造出了一连串喜人的战绩:

  2018年数学建模获全国本科组唯一Matlab创新奖,2019年摘得全球数模最高奖——特等奖,并获SIAM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连续两年获总决赛航天智慧物流组冠军;2023年首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主赛道国家级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实现零的突破。近十年,量大学子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845项、省级奖项 4922项,以独立发明人申请并获各类授权专利74项。

  学校持续培养创新性、高素质人才,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学生综合素质稳步提高,近五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达95.22%,稳居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前五;2023年毕业生考研升学率36.59%,处于省属高校前列。

  产教融合 推动教育链产业链无鏠对接

  “一专一赛”将创新人才培养的课堂延伸至实验室,让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提升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除此之外,打通创新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中国计量大学还有关键一招——根据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教学,将创新课堂开到企业车间、田间地头。

  6月毕业季,中国计量大学又有40名大三、大四本科生通过理论学习、实操应用培训及实践,成为第十七届海克斯康班的毕业生。

  2007年,中国计量大学与测量领域龙头企业海克斯康集团成功牵手,随即开设了第一届海克斯康班,从此开启了长达17年的校企协同育人项目。截至目前,学校和海克斯康已联合培养600余名高素质的计量、检测专业技术人才,毕业学生就职于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宁波舜宇仪器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又或是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等985、211高校研究生,实现100%就业。

  海克斯康班是中国计量大学坚持开放办学,高度重视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创新创业工作的成功缩影。除校企合作外,学校还积极推动局校合作、区校合作。2020年,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和中国计量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今年5月,由杭州钱塘新区管委会与中国计量大学牵头共建的区校合作标杆性项目——中国计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河庄数智产业园正式开园。目前,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等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共建培养联合实验室、科创中心、高等研究院等,搭建产学研合作的桥梁和平台,围绕人才培养、教育培训、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实习实践和信息共享等方面深入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

  此外,学校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大力推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改革,积极依托项目推动产教融合。十年来,立项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107 项、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7 项。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358981171 2024-05-27 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