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廖鸣初)校门口这几棵银杏树几岁了?树高多少?11月28日,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的学生纷纷走出校门,用自己的方法寻找答案。
原来,这是学校以“科技点亮梦想 数智创新未来 ”为主题的“小外交官数科节”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大家的任务。
在这场别出心裁、充满趣味与智慧的“小外交官数科节”上,同学们对校门口的“守护神”———银杏树展开了不同的数学项目研究。
学校依托校门口那几棵网红银杏树,精心为各年级学生“量身定制”了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数学探究任务,比如四年级学生是测算银杏叶的面积,五年级学生是探究如何测量树的年龄,六年级学生是探究如何测量树的身高等,旨在打破书本与生活的壁垒,让数学知识在现实情境中焕发出别样魅力,助力学生数学思维与综合素养的拔节生长。
一年级是“发现银杏中的数学”主题,活动现场充满童真与好奇。
在负责人翁晓蕾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精灵,围绕银杏树仔细观察,从银杏叶的数量、排列组合中探寻数学的踪迹。有的数着枝头叶片的个数,领悟简单的数数技巧;有的比对不同枝干上叶片的疏密,感知数量多少的差异。
孩子们用叶片代表数字与运算符号,像“2 + 3 = 5”,两片叶子拼“2”、三片叶子拼“3”,再摆上一片形似“+”的叶子与代表“5”的五片叶子,在拼接中领悟运算逻辑,让抽象的数字概念在银杏树下有了具象模样。
二年级的同学们则投身于“制作银杏叶乘法表”的创意任务中。孩子们收集飘落的银杏叶,以叶为“数”,精心编排。
孩子们在一片片金黄叶子上写下乘法算式,再按规律拼接、组合,将枯燥的乘法口诀转化为灵动的“树叶拼图”,在动手实践里强化记忆,深化对乘法运算的理解,让乘法表不再是机械背诵的公式,而是带着秋日气息、满含趣味的知识结晶。
三年级是“测量银杏叶的周长”。孩子们手持软尺或毛线沿着叶片边缘仔细贴合、标记,再测量毛线长度,专注投入。
在测量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应对叶片不规则形状带来的挑战,巧妙调整测量方法,切实将课堂所学的周长概念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体会测量精度把控的要点,深化对线与图形边缘量化的认知。
四年级同学在吴隽老师的带领下开展“计算银杏叶的面积”探究,这可不是一件易事。
面对形状各异的叶子,孩子们奇思妙想频出,有的将叶片看作规则图形估算,有的通过数方格纸覆盖格数计算,把数学课本里的面积计算方法灵活演绎。
不仅如此,四年级的孩子们还挑战用银杏叶测量足球场的面积。有的小组先用银杏叶测量出脚的长度,再用脚去丈量操场的长、宽,算出面积;有的甚至用身体作为参照物,丈量足球场的面积。
在五年级的“测算银杏树的树龄”研究型学习上,一场严谨的“科研推理秀”引人关注。摒弃传统难操作的年轮测算法,孩子们采用胸径推测法找到了银杏树高1.3米处的胸径,量树围、算胸径,再依据生长数据推算年龄。
五年级数学老师王俊说,孩子们的测算误差预计在5至10岁,校门口的这几棵银杏树年龄应该是在30岁左右,“虽然结果不是非常精确,但通过这样的探究能让孩子们学到更具有实操性的测算方法,赋予树龄概念全新实践解读。”
六年级在“测量银杏树高度”时更是妙招迭出,尽显数学运用的精妙。有的利用人与树形成比例尺测量树高,有的利用树影和人影测量银杏树高度,有的用“棍子测量法”相似三角形原理来……
学校数学教研组长吴老师说,孩子们大多是使用影子的长度来推算出树高的,“这其实涉及到了六年级数学中的比例问题。这样的测量并不精准,但能培养孩子数感、量感,还能掌握学习探究的方法。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深切领悟到了数学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强大力量,也彰显出了学以致用的风采。”
这些有趣的数学探究课,都是学校“小外交官数科节”课程的一部分。数科节为期三天,期间,各年级分工明确、默契协作,宛如紧密咬合的齿轮,推动探究任务顺利进展。多个项目化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用枯燥的数学符号、公式和概念等赋予现实生活真实意义,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核心能力。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