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物联网,中国计量大学一批智慧教室全新亮相
日前,中国计量大学新一批智慧教室全新亮相。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中国计量大学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全新构建智慧教室37间。该项目结合学校定位与教学特点,深度整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
中国计量大学是一所以计量、标准、质量、市场监管和检验检疫为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具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并举的办学格局,拥有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学位授权体系。
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致力于将传统物理空间和学习环境进行升级改造,为学生创造优质先进的教学环境与条件,满足多元教学需求。“此次教室改造就是以物联网的大数据流通为基础,融合了人工智能、物联网、视频、无线互联等多种技术,在教室中实现了教学、学习、管理、评估等各个环节的无缝连接,形成了新型的智慧教室样板。”学校信息技术中心负责人表示。
打造全新智慧教室,应对不同学习需求
据介绍,此次智慧教室建设,学校进行了学习空间的重新设计,这个新设计融合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主要关注师生的需求。智慧教室拥有多屏显示、自然交互、智能调控、协作互动等特点。智慧教室还注重人性化,整体空间布局十分舒适、灵活、简洁,课桌可以自由组合,方便师生采用多样的教学和互动方式。教室的设计还考虑到灯光、声音、空间排列等因素对教学体验的影响。虚拟教室和现实教室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为学习者提供了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学习环境。
学校通过交互智能录直播系统,打通线上线下学习空间。智慧教室的录直播系统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高效。该系统能够实时录制和直播教学过程,实时采集教师、学生及课件的画面,同步记录,形成丰富多样的课程。教师得以更加专注于教学,学生也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录直播系统与课表对接,可根据课表信息自动生成直播和点播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习惯和需求选择观看画面,实现个性化学习。教师在个人中心可管理课程,包括更改课程信息、调整默认开放状态等,灵活掌控教学进度和课程设置。更重要的是,录直播系统累积了教学全过程的数据。教师可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实现个性化教学。基于数据的教学方式使教师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精准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学校通过搭建教室态势感知系统,助力智慧教室管理。构建室内空间AI智能感知系统,精准捕捉教室当前人数,为教学评估、课堂管理、教室资源优化、防疫分流及绿色节能等领域提供坚实保障。利用现有教室标考摄像机采集全景图像,结合AI人数清点技术,实现教室人数的自动统计与实时输出。经过大量实际教学场景训练,该算法对各类教室,包括但不限于不同规模、类型及学生姿态,均具备较高的准确度,充分适应学校教室环境。
构建教学空间信息化管理系统,智能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据了解,校园空间信息化管理系统相较于传统的电子班牌,功能更加丰富且更实用,除了基本的学校新闻公告、宣传视频、教室信息、天气情况以外,还能实现刷卡、扫码签到和人脸识别考勤、督导巡查、门禁管理,以及展现当前教室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教室排课情况、教室使用预约、教室设备故障上报等功能。校园空间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为高效、便捷的校园服务平台,不仅方便师生,且提高学校教学和管理的效率,提升学校的信息化水平。
此外,系统还运用智能AI人脸识别技术,采用活体人脸算法,全方位人脸精细识别。通过人脸识别获取权限,实现考勤签到、门禁开启、课表查询、空间预约、督导巡查、考场签到等功能;并与教务系统进行数据对接,自动关联教务系统课表信息、师生一卡通信息,实现统一身份认证,方便学校管理。
构建教学空间融合管理平台,实现多系统集成管理
融合管理平台是智慧教室的大脑,教学空间融合管理平台将校内多系统数据汇聚,集中展示;打破多系统数据壁垒,通过多维数据融合、综合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平台通过外部系统集成接口,完成对第三方数据的访问,并对外部数据采集、治理、集中存储、并提供接口,开放数据供其他系统使用。随着运行时间增长,智慧教学大数据融合平台将积累大量教学相关数据,可进行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前者可以精准刻画学生画像,后者可以提供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服务。
融合平台内具备IOT设备管理系统,可展现全部教室的设备情况,包括设备类型、设备使用状态等,可基于教室名称、使用状态对教室进行筛选查询;支持对教室设备远程统一监控,统一管理,实时掌控设备运行状态。从教室列表中选择一间教室,可远程实时查看教室的上课情况,可直接对教室设备进行远程控制,提高管理效率。
这一批智慧教室的建设成功和深入使用为学校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有效助力学校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