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由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主办、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承办的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一带一路共建与中国及英联邦国家关系”学术研讨会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稽山校区英语学院A208会议室隆重举行,腾讯会议室平台进行了线上同步直播。
浙江外国语学院地中海研究院院长马晓霖教授,中共中央党校马小军教授,中国非洲研究院王南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郑华教授,北方民族大学马建福教授,南开大学杨娜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何习尧副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程丛杰副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黄洋博士受邀参加会议并出席成立仪式。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常务副校长魏小琳、科研处主持工作副处长王佳桐、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金健人、非洲大湖区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湘东、英语学院院长陈科芳、英语学院党委书记李敏、英语学院副院长谌莉、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陈霞,以及学校相关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研究中心成立仪式,第二个阶段为“一带一路共建与中国及英联邦国家关系”学术研讨会。
魏小琳、马晓霖在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分别致辞,王佳桐主持仪式并宣读成立文件。
魏小琳首先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学校建设发展情况,以及“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研究中心”成立背景和重大意义。她指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对中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坚定回应,也是学校开拓国际视野、积极参与全球化对话的重要举措。学校将利用校内丰富的语言与区域研究专业力量,充分发挥骨干成员的引领作用,积极开拓学术资源,建立外部联系,加强与国内外机构的合作联系,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一个深耕细作的学术土壤。这次活动汇聚了众多区域国别学学科的权威专家和充满活力的青年学者。期待通过诸位专家学者的学术见解和研究成果来丰富学术讨论,推进学校学科建设。同时,希望通过交流与合作,共同为中国和英联邦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及互利共赢作出贡献。研究中心也愿作为学术交流的桥梁和平台,为专家学者提供更多的交流、研讨机会,为推动相关学术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作出贡献。
(图为魏小琳致欢迎辞)
马晓霖教授在致辞时首先向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他强调了英联邦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涵盖多个大洲的关键国家,既有全球南方的成员,也有全球北方的成员。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成立的“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研究中心”是目前国内最早研究英联邦的学术中心。中心的成立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天时”指的是当下正值“一带一路”十周年,在文明互鉴、促进文化交流的国家战略需求下,区域国别学已经被列为一级学科,作为外语教师一定要在AI时代努力做到“外语+”,探索跨学科的学术研究范式。“地利”指的是本研究中心所在的浙江省作为开放经济的典范以及城乡共同富裕的样板,加之其作为侨乡大省和文化大省的身份,为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利之便。他指出,学校领导的支持、到会参加研讨的专家和各位致力于推进区域国别学研究的学者们的不懈努力,构成了“人和”的有利条件。
(图为马晓霖致辞)
随后,魏小琳和马晓霖为研究中心揭牌,并向聘请的中心顾问和兼职研究员颁发了聘书。
(图为王佳桐主持开幕式)
(图为魏小琳、马晓霖共同为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研究中心揭牌)
(图为魏小琳为中心顾问和兼职研究员颁发聘书)
在第二阶段的学术研讨会中,与会专家围绕“一带一路共建与中国及英联邦国家关系”进行了主题研讨。
中共中央党校马小军教授发表题为“途经抑或穿越:从全球地缘战略区域视角观察‘一带一路’实践”的主旨发言。他简要回顾“一带一路”的复杂战略发展历程,全面揭示“一带一路”“东稳、西进、北固,南下”的战略格局。他指出中美之间的竞合关系,塑造双边关系并进一步影响到全球治理结构的演变,并指出“一带一路”的10年历程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南方崛起相呼应,完成了全球范围内的“途径—穿越—联结”的战略进程。
(图为马小军作主旨发言)
中国非洲研究院王南教授作了题为“‘一带一路’视角下孟加拉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启示”的主旨发言,他从孟加拉建国的历史角度和地缘政治发展的双重视角,讲述了孟加拉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启示,介绍了孟加拉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探讨其成功经验对其他国家的启示。同时,王南教授也关注中孟两国友好合作在推进孟加拉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提醒我们更要关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背后的外交政策决策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因素。
(图为王南作主旨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郑华教授围绕“科技赋能‘一带一路’沿线英联邦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这一话题,展开了主旨发言。她揭示了中国科技对外博弈的三大支柱分别是尊重规律,立足自身实践经验,学习借鉴他国发展经验。强调在当前数字化时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新型举国体制,包括自主创新、军民融合,以及民营企业的活力。同时,她指出了中国企业成功走出去的一些发展要素。
(图为郑华作主旨发言)
北方民族大学马建福教授作了题为“人类学对于开展区域国别研究的应有担当”的主旨发言。他提出人类学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应有所担当,建议通过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视角,去深入探究沿线国家的文化特点、社会组织和历史传承。他提出人类学领域在新时代下的重要使命,应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图为马建福作主旨发言)
南开大学杨娜教授的主旨发言题目为“欧洲能源危机对英国的影响及‘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全球能源安全的经验启示”。基于欧洲能源危机的背景,研究关注并试图厘清其形成原因,同时阐述了欧洲能源危机对于英国的影响和“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全球能源安全的举措。她提出了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加强能源合作和发掘欧亚绿色能源供需互补等举措,希冀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全球能源安全。
(图为杨娜教授作主旨发言)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金健人教授围绕“东北亚与‘一带一路’”的关系,深入分析了东北亚地区,特别是日本和韩国在不同阶段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同反应和参与态度。他建议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审视和预测东北亚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未来关系,要更深入地探讨东盟的一带一路合作空间,注意适时调整策略,利用变局中的机遇。
(图为金健人教授作主题发言)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非洲大湖区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湘东的发言题目为“英联邦对非洲国家的意义:以卢旺达和津巴布韦为例”。他以卢旺达和津巴布韦为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深入分析英联邦组织与非洲国家之间的交集,探讨他们之间合作的复杂性和多样化的必要性。同时,从种族与文明的角度批判了非洲文明史外来者创造的观点,指出卢旺达的发展是自身国内外政策决策的结果。
(图为张湘东作主旨发言)
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马晓霖教授作了题为“英国分而治之政策遗祸中东百年”主题发言。他深入剖析了英国历史上在中东地区的外交策略及其后续影响,特别是其对巴勒斯坦委任统治的方式对中东地区造成深远影响。他着重指出了英国短视和自相矛盾的政策取向,一定意义上导致了中东地区的国家界线模糊、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他强调了由此产生的巴勒斯坦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它在中东地区政治不稳定和冲突不断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
(图为马晓霖作主旨发言)
除了以上主旨发言环节,会议还设了青年学者专场,共有四名青年学者分享了自己近期学术研究。
浙江外国语学院何习尧副教授作了题为“后疫情时代新加坡与香港的竞争与合作”的发言。他通过对新加坡和香港这两个亚太地区重要金融中心的优势劣势分析,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同时,他也强调了新加坡和香港在合作方面的重要性,指出通过加强金融合作机制可以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图为何习尧作分享)
浙江外国语学院黄洋博士探讨了“加强中国与英国自治地区关系的可能性、前景及意义”这一话题。他指出,自从英国开始实施权力下放,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拥有了更多自治权。通过与这些自治地区加强联系,中国不仅有机会促进经贸和人文交流,也可能在更广泛层面上对中英关系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中国了解和适应英国的内部多元性,以及在欧洲范围内扩大影响力。
(图为黄洋作分享)
浙江外国语学院程丛杰副教授以“新桂系与东南亚华侨的关系(1924-1949)” 为例,探讨地方政府与东南亚华侨的民族主义发展。他指出,20世纪上半叶是整个华人世界民族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民族主义在这一阶段也是影响近现代中国和东南亚华人历史变迁的一大动力。然而,目前中外学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地方政权和东南亚华侨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
(图为程丛杰作分享)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陈霞副教授作了题为“肯尼亚绿色经济的法规演变及其对中肯合作的启示”的发言。她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肯尼亚在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立法对国内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企业在肯尼亚经营的影响,并探讨了中肯两国在绿色经济领域合作的现状和发展潜力。
(图为陈霞作分享)
在闭幕上,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陈霞作会议总结,英语学院院长陈科芳教授致闭幕辞。她表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成立“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研究中心”,首先是因为学校作为一所外语院校在国别区域研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而今,区域国别学已经上升为一级学科,因此有必要顺势而为。其次,也是特别重要的原因是全校有300余位英语教师,英语是全校重点学科。成立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研究中心,可以使学校英语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研究中心也将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整合资源,加倍努力,多出成果。
(图为陈科芳在闭幕式上致辞)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结合自身特色和学科优势,成立“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研究中心”,拟打造一支高水平区域国别学研究团队,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中心旨在开展与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相关的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活动,开拓区域国别学研究的学科领域,发挥智库作用,为地区发展和国家战略服务。
(图为参加活动的专家学者等的合影)
(来源: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