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非遗项目“传”出法治“好声音”——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青春护航,与法‘綦’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团赴綦江感受“横山昆词”
2024-07-15 11:06:00
重庆理工大学

  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保护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扎实推进非遗传承的法治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7月11日,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青春护航,与法‘綦’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前往重庆市綦江区横山文化中心感受“横山昆词”。

  宣传团成员们在横山文化中心见到了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横山昆词第五代传承接班人张在其。据张在其介绍,綦江横山昆词是苏州昆曲在綦江的另一种表现。它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时期。成员们了解到,横山昆词作为一种带有浓厚地方特色、集“吹、打、唱”三者为一体的戏曲,对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细腻地描绘了人间百态,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共同的情感与追求,让人在聆听中感受到无尽的韵味与感动。赞美横山昆词,就是赞美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赞美那份对美的无尽追求与颂扬。

  接着,张在其将一本薄薄并开始泛黄且残缺不全的《昆词点将诗本》复印手抄册摆放在实践团成员面前,里面的字迹隐显交错,缺失的地方,张在其用笔把残漏部件逐一补齐。在好多字句的尾部,还画了如螺旋样符号,意在表示演唱时需要跌宕起伏拔高拖长的音调。

  张在其为实践团成员展示《昆词点将诗本》复印手抄册

  实践团成员被这本充满历史韵味的《昆词点将诗本》深深吸引,他们纷纷围在张在其身边,专注地观察着那泛黄的纸页和张在其笔下流畅的字迹,感受穿越时代的呼唤。

  实践团成员上前观看张在其展示的横山昆词宣传册

  为了让实践团成员更深刻地体会到横山昆词的魅力,张在其和他的团队成员现场展示了所需要的堂鼓、唢呐、笛子等乐器并演奏了一些唱段。他们的乐器只由普通的书包装着,但仍然穿着锃亮的皮鞋,以表示对横山昆词的尊重。在他们的演奏过程中,实践团成员频频被其中的演奏所打动,不禁潸然泪下,那种深深的情感共鸣仿佛将所有人都紧紧连接在一起。

  实践团成员在表达对张在其及其团队的感谢时,泣不成声

  张在其还一同邀请实践团的成员一同尝试这独具魅力的乐器,成员们积极地响应着张老师的邀请,生疏地拿着棒槌进行敲打,张老师亲切地指导并传授其中的关键之处。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也向张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感谢和敬佩。

  张在其悉心指导实践团成员敲打乐器

  谈及对非遗文化的传承时,张在其感慨万千,他惋惜地表示“横山昆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作为我们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珍贵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理应受到更多青年一代的关注和喜爱,然而对它们感兴趣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在张老师所传承的张家班里,目前仅有二三十位擅长昆词演奏和弹唱的师傅,年纪近花甲,几乎看不见年轻人的影子。张在其声情并茂地讲述着,极富感染力,宣传团成员们为之动容。他深情寄语重庆理工大学学子,要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不断发展自身的综合水平能力,做一个担当时代使命的有志新青年。同时,他殷切希望未来的横山昆词队伍中能涌现越来越多的青年力量,以“老中新”结合的传帮带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张在其和团队现在所做的,就是要让綦江横山昆词在深重厚重凝重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进步,不留遗憾在綦江。然而,非遗传承之路道阻且长,为了推进横山昆词的传承与保护,当地也应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出经费、立专项、重研究、扩影响,给予民间艺术传承者足够的关注,对“非遗”保护打造系统工程,以形式多样的方式开展昆词宣传活动,才能稳进提高横山昆词在老百姓中的影响力,点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明灯,打造綦江地区的出彩名片。

  实践团成员观看张家班演奏横山昆词选段

  最后,张在其轻轻拿起话筒,声音温和而有力:“横山昆词,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瑰宝,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展示,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爱上它,并愿意为它付出努力。”实践团成员们纷纷点头,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昆词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实践团成员未来也会将法治元素融入非遗文化研究中去,利用非遗载体传播法治精神,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创作和推广,让法治宣传教育更接地气、更有生气、更凝人气,非遗的“新声”也将传得越来越远。实践团也会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扎实法学理论知识,筑牢非遗法治保护意识,利用法律的武器,齐心协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蓝图上描绘出独属于法学学子的青春色彩。

张在其团队与实践团成员合影

  昆词一定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所有人都愿意看到横山昆词奏唱得更响亮;唢呐,一吹更欢畅!

文/马晓蓉 罗亚林 谭春雨 图/王雁厅 潘思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