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9日,重庆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数智时代的教育创新发展”学术论坛在大学城校区举行。来自国内外高校和企业的院士、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现场论数据之道,共话数智时代教育创新发展新蓝图。
论坛现场
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艳致致欢迎词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军医大学教授吴玉章,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英国知山大学副校长George Talbot,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汪张龙,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艳,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国胤等领导嘉宾出席论坛开幕式,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付文升主持会议。
与会领导领导合影,图中视频人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
会上,刘宴兵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重庆师范大学建校70年来在教育数字化方面取得的成效与发展。他指出作为新中国创办最早的师范院校之一,重庆师范大学始终秉承“立教无类、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主动融入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积极打造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协调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三新建设”融合发展的“二三三”特色办学格局,成为重庆乃至全国以师范教育特色带动人才培养,促进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典范。新时代新征程上,重庆市教委将继续大力支持重庆师范大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博士点新增和交叉学科平台建设等工作,重点支持重庆师范大学数学学科创建国家一流学科,支持建设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数智化教师教育高等研究院建设,尽力为学校发展创造更好平台、提供更优服务。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
郑庆华通过语音连线的方式作了题为《人工智能与科学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报告。他指出,当前培养创新人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第一是科学教育的滞后性,引发了人才培养的跟随性;第二是在人类的学习能力和速度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科技发展的要求和信息爆炸造成的问题;第三是科学教育与业界科技发展的偏差越来越大,造成了知识的逆向流动。过去大学是科学、思想、人文的创新力策源地,而今天很多是企业社会倒灌到大学当中,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教科书已经很难代表学术界教育界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郑庆华认为,人工智能科学教育的关键,在于创造新的场景新的应用,这是当前人工智能教育的主要功能之所在。比如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研制出了心血管归纳机器人、质量检测机器人,使得未来的归纳机器人可以精准地识别定位人体血管当中的血栓。另外,人工智能和科学教育融合的关键在教师,未来也许人工智能不能替代教师,但懂得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教师,会替代那些不懂得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师。
教育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是发展所需,是改革所向。汪张龙也表示,科大讯飞研发了自己的讯飞星火大模型,目前已升级到4.0版本,它是中国目前唯一基于全国算力训练的一个全面开放的大模型,在教育方面主攻文章写作、语言理解、故事推理、综合考试等。
汪张龙强调,2024年1月9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研发中国教育大模型,里面主要有两家公司在支撑,一是华为,另一家是科大讯飞。未来,我们进入到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能够替代很多的企业。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当走向工作岗位时最需要的就是把人工智能作为工具。未来不属于AI,属于掌握AI的人类。
此外,今天论坛上还有5位专家也作了主旨报告,分别是吴玉章作题为《Immune big data: progress & challenges》的主旨报告、杨宗凯作题为《人工智能助力教师教育创新发展》的主旨报告、游旭群教授作题为《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心理学的思考》的主旨报告、George Talbot博士作题为《Student Wellbe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he Digital Age》的主题讲座和王国胤作题为《数智时代地方师范大学人才培养改革探索》的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军医大学教授吴玉章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
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
英国知山大学副校长George Talbot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汪张龙
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国胤
7位专家的主题报告亮点纷呈,深入探讨了数智时代的教育前沿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展现了数智时代教育创新的无限魅力和广阔前景,加深了与会人员对数智时代教育创新的理解,拓宽了教育视野,激发了创新思维,为师生开展创新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文/蒋金花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