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现场
疫情防控显规格:多次模拟,“大考”不慌
“因为爱你,不靠近你。”为了不让人员聚集,做到分散报到,学校根据新生人数在平山一路、平山二路校门口设置了两个报到点。在行李消毒后,新生们按照引导标识分通道排队进入候检区进行体温检测,工作人员逐一检查健康绿码、行程码、录取通知书、身份证件等材料,确认符合入校条件后,同学们才能前往各自学院的迎新展位。
新生报到对校园疫情防控是一场“大考”,为了确保今天这场“大考”不出错,哈工大(深圳)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开学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多场模拟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各项防疫措施畅通有效,确保校园安全。
学生入学后,哈工大(深圳)也将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食堂里的一米线与隔餐板、教室里每个座位上的行踪登记二维码、每日健康信息上报……学校将以实际行动筑牢校园防疫屏障。
学校领导迎新生:既是“远行”,更是“回家”
今天早上,哈工大(深圳)党委书记吴德林,哈工大副校长、哈工大(深圳)常务副校长甄良,哈工大(深圳)校长助理马广富、梁大鹏等校领导来到新生报到现场,了解新生报到情况、迎新举措与服务保障工作。
学校领导来到报到现场迎接新生
“你从哪里来?刚到深圳还习惯吗?”“学习生活遇到困难一定要及时和老师反映。”“校园卡办理顺不顺利?”在报到现场,校领导与新生亲切交流,勉励他们尽快熟悉学校环境,在学习科研上取得更大突破,在拼搏与奋斗中努力实现青春梦想。
“新生们离家求学,这是‘远行’;来到哈工大(深圳)大家庭,便是‘回家’。”校领导对各学院、各部门迎新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表示肯定,并要求大家进一步强化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以认真细致的态度高质量完成有温度的迎新工作,为初到的新生们营造“回家”般的温暖。
初次见面有温度:花式迎新“各显神通”
“刚下地铁站就看到了学校的志愿者,非常暖心!”报到现场不少新生惊喜地表示,还没来到学校,就已经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据了解,今天共有近500名学生及物业工作人员身穿红马甲,在地铁站、校门口、宿舍楼等地为新生提供信息咨询、行李搬运、路线引导等服务。学校在地铁站至校门口、校门口至宿舍楼间安排了摆渡车,让新生们享受十足便利。
接送大巴、摆渡车……志愿者有点忙
“乘风破浪、筑梦远航”“很高兴遇‘建’你”“Pick Me!”……在各学院的迎新展位上,励志、温馨的欢迎标语随处可见。为了让“初见”有温度,各学院推出了贴心细致、创意十足的迎新举措,努力带给研究生新生美好的初印象。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展位上,每一位新生都可以在专属摄影区拍摄一张入学照片,成为自己入学第一天的独家记忆。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设置了霸气十足的“迎新锣”,让新生们在办妥入学手续后以敲锣的形式为自己的全新征途加油鼓劲。今天,恰逢深圳经济特区41岁生日,建筑学院精心绘制了深圳的城市肌理,将其作为主视觉设计了T恤、本子、布袋、徽章等系列周边产品作为新生“建面礼”,让同学们瞬间归属感满满。经济管理学院用2021级全体新生的名字拼成了学院英文简称“SEM”字样,欢迎全体新同学加入这个大家庭,同时还有学姐学长亲笔书写的祝福锦囊,每一名新生都可以收到独一无二的暖心祝福。
萌新哈深初印象:“年轻”“活力”“有温度”是关键词
温暖的师长关怀、细致的防疫措施、创意十足的迎新氛围让新生们对即将开启的哈深生活充满了期待。“年轻”“活力”“有温度”成为了新生们在报到第一天给哈工大(深圳)贴上的“标签”。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生马凯本科在合肥就读,他对在深圳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期待。他说,哈工大科研底蕴深厚,深圳创新发展活力十足,这两者的结合让自己心向往之,期待在哈工大(深圳)开启一场精彩旅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张弛本科也就读于哈工大(深圳)。“时隔4年再次成为哈深新生,我依旧很激动,今天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1周年的日子,我希望未来能够留在这座开放包容的城市发展。”
“我非常喜欢这里的科研和生活环境,同学和老师也给了我很多支持。”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博士生陈雅岚希望在科研领域做出更大的突破,以实际行动为哈工大、为深圳的发展发光发热。
在今年的研究生新生阵营中出现了不少“00后”。建筑学院硕士生刘佳慧出生于2000年1月,“学校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年轻,迎新也太会‘玩’了。”她希望自己能够在这里学有所成、不忘初心、保持热爱。
2021级研究生新生,“哈深舞台”已就位,接下来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啦!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谢梁晖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