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下午,倍受期待的第六届“粤北洋”大讲堂在东方宾馆成功举办。
“粤北洋”大讲堂由广东省天津大学校友会于2018年发起,旨在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凝聚校友智慧、分享专业知识、交流成长经验,助力在粤校友终身学习成长,为母校推进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的中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发出强劲的天大声音,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是广东省天津大学校友会最具学术意义的“粤北洋”品牌活动。
本次大讲堂汇聚了来自教育、科技领域的三位嘉宾,他们分别围绕大学使命与文化表达、超充动力电池的探索与实践以及新工科教育理念等前沿话题发表了精彩演讲,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知识与智慧的盛宴。本次大讲堂由2008级建筑学朱琳校友主持。
首先,天津大学1989级内燃机专业校友、广州航海学院党委书记陶韶菁做了题为《大学使命与文化表达——中国大学现代书院制建设分享》的演讲。她指出,大学作为知识的殿堂和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传承优秀文化等多重使命。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大学需要积极探索现代书院制建设,通过构建特色鲜明的书院文化,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学习和生活体验。她还分享了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广州航海学院在书院制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展示了书院在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显著成果。
紧接着,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毛文峰带来了题为《超充动力电池探索与实践》的演讲。他详细介绍了超充动力电池的研发背景、技术原理、性能指标以及市场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内容。他强调,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超充动力电池将成为未来电动汽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他分享了巨湾技研在超充动力电池领域的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为与会者揭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最后,天津大学校长助理肖松山发表了主题为“跨学科跨文化跨时代,面向未来培养X型人才。他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要改变世界观和价值观,主动拥抱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跨学科、跨文化、跨时代,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X型人才。他指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由于数字化和智能化,大学形态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将有可能颠覆分科治学、分专业育人的现行模式,大学将与经济社会协同共生。
三位嘉宾的演讲深入浅出、内容丰富,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也激发了大家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和探索。与会者纷纷表示,通过参加本次大讲堂,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大学使命与文化表达、超充动力电池技术以及新工科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前沿动态,也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随后,广东校友会名誉会长张尧、会长李从东为三位演讲嘉宾颁发大讲堂客座教授聘书。
第六届“粤北洋”大讲堂嘉宾简介
陶韶菁,广州航海学院党委书记,法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粤港澳大湾区航运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市人民政府第五届决策咨询专家,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工作、高等教育管理等相关领域研究。在《中国高等教育》《光明日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理论版等刊物上发表理论文章近30篇,担任主编或副主编参与编撰出版物13本,在公开媒体上发表文章40余篇,约二十余万字。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课题30余项。
肖松山,博士,天津大学校长助理,深圳学院法人代表。2013年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特邀专栏文章,提出“涌现价值”概念。综合“生命科学世纪”和“智能时代”,强调21世纪是“复杂科学”的世纪。2012年率先将“家国情怀”写入大学章程,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曾主讲国家精品课,主持或参与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科技攻关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社科奖。
毛文峰,教授,博导,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兼电池研究院院长,天津大学-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广汽研究院原副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化学技术在电池领域的应用,在过去二十多年时间里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研究、应用探索领域开展了系统性工作。以通讯作者在ACS Nano等期刊发表SCI论文四十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获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杨玲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