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创新思政教学模式打造文化育人品牌——贵阳信息科技学院音乐党史课教学实践纪实
2023-11-22 09:46:00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

  11月9日晚上,“百年党史·一路红歌”音乐党史课在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图书馆报告厅再次开讲,这是贵阳信息科技学院自去年底以来开展的第14次音乐党史课公开教学活动,引起热烈反响。

  “百年党史·一路红歌”音乐党史课,由教育部直属高校特聘党建联络员、贵州省省管专家、贵阳信息科技学院校长唐建荣主讲,由韦韦道来声乐艺术中心创始人、国家二级演员、青年民族女高音艺术家王韦韦主唱。主讲者唐建荣说:“歌唱家与党史专家同台唱讲,这是我们策划和设计‘百年党史·一路红歌’音乐党史课的教学理念,唱讲结合,将高校师生带入一种生动情境,使其对革命历史感同身受,同时让思政教育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发挥着铸魂育人的作用。”

  每一场都是赏心悦目的视听盛宴,一年来通过14场音乐党史课公开教学,创新了思政教学模式,拓宽了思政教学渠道,扩大了思政教学影响,打造出文化育人品牌,在贵州各界引起广泛关注。

(活动现场 杨帆摄)

视听融合,创新思政教学模式

  早在2022年底,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启动“党政领导同上一堂思政课”系列活动,校领导班子成员纷纷走上讲台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基础上,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开设“百年党史·一路红歌”音乐党史课。2023年4月24日,贵阳信息科技学院首席治校专家、校长唐建荣教授,联合贵州青年民族女高音艺术家王韦韦,开办“主讲+主唱”“党史+音乐”“理论+实践”多维融合的艺术思政课堂,引起轰动,随后在学校各系开展6场音乐党史公开课,场场爆满,思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不同于理论灌输式的传统思政课堂,“百年党史·一路红歌”音乐党史课采用了“以史串歌,以歌叙史”的方式,围绕“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走向新时代”四个主题,讲唱结合,向全场师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这种以百年党史为脉络,以红色经典歌曲为桥梁,视听融合,展开联动式思政教学,转变了单一的思政教育观念和形式,收效很大。

  同时,在“党史+音乐”的基础上,深化“音乐+理论”深度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主讲与主唱以中国革命的生动历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作为鲜活素材,用激情澎湃的解说与优美动听的歌声带领听众回溯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和由弱变强的发展规律。其间调动师生观众积极参与互动,如朗诵、多人合唱、台上台下大合唱、听众回答问题,再运用PPT课件、视频素材,配合声光电氛围营造,引领广大师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血脉,将思政教学与建党精神相结合,强化了思政育人的质效。

  习近平总书记说:“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以音乐为载体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在高校学生中尤其具有亲和力、针对性,也不乏思想性和理论性。“百年党史·一路红歌”音乐党史课,以红色音乐发展史为脉络,帮助学生梳理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的伟大事迹,感悟党的伟大、光荣、正确,对于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音乐党史课的思政教学模式,适应青年学生的特点,满足了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在新时代更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活动现场 杨帆摄)

走出校外,扩大思政教学影响

  “百年党史·一路红歌”音乐党史课,从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已在校内机关及各系开展8次专题讲座,由于形式新颖,师生喜爱,影响广泛,受到花溪区委宣传部和校外高校邀请开展了6场专题讲座,在“三下乡”活动中还走进了乡村,受益人数共计4万余人,相关活动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教育在线、学习强国平台、中国青年网、中国音乐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等主流新媒体纷纷报道。

  2023年6月1日,讲唱结束后,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何兴发说:“颇富感染力的音乐党史课,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从广大师生的专注神色和阵阵掌声可见深有感悟、入脑入心。”2023年6月29日,在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唱时,曾嘉凌同学说:“红色歌曲是时代的脉搏,是人民的心声,深深镌刻着革命历史的痕迹,‘百年党史·一路红歌’让听者产生情感共鸣、把握思想真谛,让我们广大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凝聚共识、增强信心,从而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2023年7月11日,贵州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任洁在讲唱结束时说:“这场音乐党史课,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引导大学生从党史和红歌中汲取信仰之力,帮助大学生夯实理论学习基础,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意义十分重大。”2023年10月17日和10月20日,“百年党史·一路红歌”音乐党史课分别在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和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开讲,主讲与主唱用激情澎湃的解说配以史诗般的旋律,给现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广大师生深受一场党史教育和革命传统的洗礼与心灵的熏陶。

(音乐党史课在贵州师范学院开讲)

  在“百年党史·一路红歌”红色文化教育品牌影响和引导下,贵阳信息科技学院诞生了一支“声入红心”学生演唱团。同学们在参与“百年党史·一路红歌”音乐党史课的备课、排练和演出过程中,不仅使自己潜移默化地让党的理论知识入脑入心,而且在表演中让同龄段的同学观众也入脑入心,深受党史教育。2023年夏天,在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声入红心”演唱团将“百年党史·一路红歌”音乐党史课搬进了遵义市桐梓县官仓镇红旗村,在大山深处用“讲、唱、诵、演”等多种形式,给当地村民和中小学生带来了一场特别的乡村音乐会,让广大群众接受党史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同时对于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得到当地党员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村里81岁的老党员付行磊听着经典红歌热泪盈眶地说:“入党50多年,看见我们这代人的故事,有后人传承和歌唱,我开心也放心了。”

  从本校到校外,从机关单位到基层山村,从专业歌手到青年学生,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用心、用情、用爱将创新教学模式融入思政教育当中,从而拓宽了思政教学渠道,扩大了音乐党史课的影响,使“百年党史·一路红歌”音乐党史课逐渐成为思政教学的品牌。

(学校在遵义市红旗村举行音乐党史课 杨雨淇摄)

思政金课,打造文化育人品牌

  唐建荣教授领衔的“百年党史·一路红歌”音乐党史课教学团队,打开了局面,产生了影响,师生认同度高。他说,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百年党史中产生的红色歌曲是最动听的主旋律和营养剂,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讲好这本教科书、唱好这些红色歌曲,打造成思政金课,形成文化育人的品牌。

  早在2022年春学期,唐建荣团队就酝酿和探索用艺术的形式来讲活形势与政策这门课。他们深挖红色经典音乐背后的党史理论知识、革命先辈奋斗事迹、贵州红色文化等鲜活案例进行集体研讨,期间开展集体备课10余次,修改文稿、课件20余次,致力于通过文艺形式,将声乐艺术、视觉艺术、理论宣讲的文化内涵转化为个体情感的认同和行为习惯,使红色文化实现创新转化。

  2023年春学期,又把“百年党史·一路红歌”确立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然后申报立项为校级“金课”。主讲部分设计为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四大篇章,贯穿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奋进新时代的恢宏历程;主唱和合唱部分安排《国际歌》《映山红》《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我的祖国》《英雄赞歌》《春天的故事》《不忘初心》《奋斗的时代在一起》等曲目,传达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透射出丰富的时代记忆和精神密码。党史与红歌史相辅相成,主讲加主唱相得益彰,再穿插学生朗诵、演讲、小合唱、大合唱等互动环节,整个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声入红心”学生演唱团排练现场 杨帆摄)

  为了使“百年党史·一路红歌”音乐党史课更加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将思想引领融入文化艺术,通过文化艺术强化思想引领,贵阳信息科技学院把这门音乐党史课列入党建工作内容,通过“党建+教育”“党建+育人”“党建+传承”等环节,开展思想引领、价值引领、文化引领,树立标杆典型,厚植家国情怀,强化立德树人,增加了音乐党史课的内容厚度和品牌高度。

  在11月9日晚上最新举行的“百年党史·一路红歌”音乐党史课上,应邀到现场观赏的专家无比兴奋,赞赏有加。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贵州民族大学教授喻子涵说:“这场音乐党史课变‘照本宣科’为‘身临其境’,变‘理论灌输’为‘音乐感染’,变‘普通教育’为‘精神大餐’,变‘经典感动’为‘新颖互动’,让大学生和党员群众在音乐中重温党史,在旋律中感受初心,在歌声中传递能量,在欣赏中受到教育,切实增强了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和生动性。”贵州省文史馆馆员、水书文化研究专家潘朝霖教授说:“将党史宣讲与身临其境融为一体,把理论阐释同音乐表达结合起来,通过丰富的音乐作品、经典诗词和影视画面,将革命歌曲与党史教育有机融合,诠释党的性质和宗旨,再现党的奋斗历程,发挥了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成为名副其实的思政金课和文化育人品牌,值得广泛推广。”

  目前,该课程已打磨成熟完备,专家论证看好,已入选贵阳市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现正在申报为省级思政金课。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