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职院“医路相随”:特色志愿服务的实践探索
“医路相随”志愿服务队是一支特殊的志愿服务队,基于专业特色与德育工作成立,以助力巩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及服务民生为主线,切实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不断提升师生道德养成和“理论 + 实践”创新能力。
一、背景概述
毕节职院医学护理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整合资源,协同发展,构建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的“三全育人”格局。根据专业的特色、师生发展的需求,该系于2019年7月成立“医路相随”志愿服务队,团队由该系党总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以及优秀学生干部组成,具有医学专业服务民生特色。以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为目标,实现“仁心仁术精益求精医德医风内涵文化建设”为任务,多次开展义诊服务、急救知识宣传、造血干细胞宣传、艾滋病宣传等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医路相随”志愿服务队风采
二、特色与创新
(一)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志愿服务持续发展
一是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和奖励机制,提升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根据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和需求,合理分配团员的角色和任务,确保队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优势。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在志愿者网上完成志愿者时长的录入,充分给予学生志愿者奖励,激励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三是强化志愿服务团队建设,增强团队的凝聚力。通过活动分享会,分享活动中的收获,同时也分享在活动中,自己在专业知识和语言沟通上的短板,团队中指导教师也了解以后培养学生专业的方向。四是定期培训和考核。通过“线上+线下+实践+考核”的方式,指导教师对学生志愿者进行AHA、疫情防控、测量生命体征、常见疾病的照护等知识点开展专场培训和考核,确保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开展。
“医路相随”成员开展培训
(二)“1+3+N”模式打造场域共同体
现已形成组建1支志愿服务队,对接社区、养老院、中小学3类志愿服务平台,打造N个特色志愿服务活动,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利用暑期“三下乡”、雷锋活动月、重阳节、六一儿童节等契机,对接毕节一小师生,七星关区耘苗幼儿园师生、鹏程幼儿园师生,晚晴养老院老人和养老护理员,中路中学师生,到松树社区、夹岩水库同心同德社区、文阁乡等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活动提供了广阔平台。推出“扬急救之帆,为生命护航”“‘救’在身边——幼儿园急救知识专题培训”、“智慧反哺·敬老爱老”“齐心战‘疫’——疫情防控知识宣讲”等25场活动,向7万名群众进行急救、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常见疾病照护知识宣传。
“医路相随”成员培训防护服的穿脱技术
到七星关区耘苗幼儿园开展急救知识宣传
到养老院开展关爱老年人
(三)“四维四力”聚焦学生志愿者全面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志愿者的“四维专业素养”。从理想信念上强基础,围绕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化德育教育;发挥专业特长,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促进“仁心仁术精益求精”内涵文化建设;坚持就业导向,对就业、创业、升学等类别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创新创业、访企拓岗促进就业;激发创新能力,推动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志愿服务、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相融合。注重培养学生志愿者的“四大能力提升”。志愿服务活动从组织力、服务力、号召力、应变力四个方面培养提升学生。如通过制定方案、准备活动、活动实施、活动总结等几个方面,让学生主动学、主动做、主动想。
三、成果价值
(一)坚持党建引领,绽放青春之花
“医路相随”秉承“党建引领抓团建、抓好团建促党建、党团共建育新人”的思路,通过思想政治专题学习、志愿服务、科普知识宣传等方式,提高团队整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能帮助志愿者完成人生定位、职业选择。不断坚定青年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增强志愿服务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团员以服务社会为目标任务奉献青春力量。“医路相随”志愿服务队近三年连续获得贵州省大中专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优秀实践团队”荣誉称号,志愿服务项目“学无止境,步履不停——助理学业提升专项计划”获2023年贵州省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服务学生项目大赛优秀奖。志愿服务活动事迹先后得到青春毕节、毕节试验区、云上七星等媒体报道。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汇聚青春之力
力所能及为群众提供健康服务,以实际行动遏制因病返贫风险。2019年,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医路相随”志愿服务队15名学生到大方县新宿乡开展20天的“知艾防艾 健康同行”志愿服务;2020年、2021年,组织40名师生分别前往大方县奢香古镇易地扶贫搬迁点、赫章县九股村、金海湖新区常丰社区、黔西县绿化乡石桐社区开展为期60天的志愿活动。这些活动服务了万余人,发放了医疗物资,助力巩固脱贫攻坚。2023年多次组织青年教师及学生志愿者到三板桥幼儿园、毕节一小、鹏程幼儿园、中路中学、晚晴养老院开展了8场急救知识宣讲,到松树社区、夹岩水库同心同德社区、文阁乡开展义诊、常见疾病知识宣传等12场,并被天眼、云上七星、天眼新闻等媒体报道。
(三)铸就坚毅品格,拓展青春之路
通过组织“医路相随”志愿服务队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强化使命担当,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在2022年,在疫情期间,“医路相随”志愿服务队200余名师生志愿者申请加入为群众服务。在校园封闭式管理期间,“医路相随”志愿服务队坚守岗位,参与采集核酸等相关工作,累计服务师生5万余人。队员们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辅相成,增强实践创新能力。近5年来,“医路相随”曾获团省委颁发的“三下乡优秀个人”称号,两次获团省委颁发的“三下乡优秀团队”称号,四个班级被省教育厅评为“先进班集体”,5名青年教师获团省委颁发疫情防控志愿者证书,9名青年教师获团市委颁发疫情防控志愿者证书,相关事迹已经被团市委报道。2名青年教师获毕节市教育工委颁发的“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称号。13名同学荣获“国家奖学金”,323名同学获“国家励志奖学金”,72名同学获省级“优秀毕业生”,10名同学获贵州省“三好学生”,7名同学获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等。
(四)奉献公益事业,点燃青春之光
“医路相随”志愿服务队以公益性为导向,始终倡导队员用实际行动奉献社会。2023年,医学护理系携手毕节市红十字会到毕节职院开展造血干细胞入库的宣传。2022级会计专业的孙思思在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他人的生命后毅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24年4月初孙思思在指导造血干细胞初次配型成功后同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接受了高分配型,并进行了全面体检,最终确认符合捐献条件。7月19日孙思思在贵阳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捐献的253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第一时间被送达移植医院帮助那位正在和疾病抗争的患者摆脱病魔。这是贵州省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迎来历史性时刻——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例数突破500例大关,成为西南地区第2个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500例的省份,标志着贵州在这一领域迈上了新的台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