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业内:新基金建仓瞄准大消费和新兴产业

http://zige.eol.cn  来源:  作者:证券时报  2010-06-21    

金融类 财会类 医药类 建造类

  精彩观点:

  ● 未来环保类、节能减排类、医药类、移动互联网等产业以及受益于收入增长的大宗消费品行业的前景值得期待。

  ● 股市在未来2至3个月内可能依然处于震荡寻底阶段,目前这个点位已经到了价值中枢,虽然会有反复,但不会出现2008年恐慌性下跌。

  ● 随着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扩大内需等措施持续出台,大消费、新兴产业将成为下一轮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4月以来市场一路震荡下跌,而新基金同时密集成立,这些手握“重金”的新基金如何建仓备受市场关注。本期圆桌论坛特别邀请汇丰晋信动态策略基金经理邵骥咏,信诚深度价值拟任基金经理、信诚盛世蓝筹基金经理张锋,农银中小盘基金经理郝兵及海通证券策略高级分析师单磊,从宏观和投资两个视角来解读当前投资机会。

  您目前仓位如何?当前市场估值处于较低水平,但市场依旧跌跌不休,您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因是什么?

  邵骥咏:我目前仓位处于市场平均水平,建仓重点是看品种,而不仅仅是选时。目前市场估值并非是处于较低水平,而是出现了分化,中小盘股的高估值和大盘股的低估值共存。市场前期持续下跌有通胀预期上升、货币政策和流动性偏紧、欧债危机、融资压力等原因,但最重要还是因为市场存有看淡经济增长前景的心理预期。

  张锋:市场下跌主要转折点是房地产调控政策,引发市场担心经济二次探底,这是导致这波急速下跌的最主要原因。股市在未来2至3个月内可能依然处于震荡寻底阶段,目前这个点位已经到了价值中枢,虽然会有反复,但不会出现2008年恐慌性下跌。

  郝兵:新基金成立后采取了较为保守谨慎建仓思路,坚决回避了受宏观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如银行、地产、煤炭等,选择了大消费、战略新兴产业等经济结构调整中受益的行业,并挑选其中具有实际业绩支撑和估值优势的个股。

  从实体经济来看,您觉得公司未来盈利前景如何?您如何看待“中报”行情?

  邵骥咏:总体上,二季度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未来符合“调结构”大方向的领域具有投资机会,制度红利将带来重大的长期投资机会。

  张锋:从微观层面看,许多行业开始出现增速下调,如房屋销量、汽车销量开始出现下滑之势。随着三季度宏观经济增速的下滑,必然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中报业绩不会太坏,但市场短期内大幅上行概率较小。从长期看,如果经济增长方式调整能顺利完成,中国经济上升空间会非常大,虽然转型过程中会有阵痛,但转型成功则是一片新天地。不过经济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靠消费、新技术等来拉动经济增长不会一蹴而就。

  单磊:实体经济季度GDP同比依次回落几成定局,企业微观盈利方面可能稍有时滞,中报业绩相对较好,但难以超预期,仅有个别行业可能会继续高速增长或超预期。后两个季度盈利增速放缓,宏观政策紧缩对企业盈利的影响将逐步显露,特别是房地产相关行业及周期类行业。市场已经不太关注中报的静态盈利,重点转向下半年的业绩放缓或下滑程度,以及明年宏观走势与盈利预测,这些目前尚有很大不确定性。

  郝兵:宏观经济整体趋势仍在复苏阶段,这一大趋势不会改变。市场担心严厉的房地产政策会导致国内经济二次探底,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性很低,随着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扩大内需等措施持续出台,大消费、新兴产业将成为下一轮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谈到未来投资机会,很多基金经理把目光锁定新能源、新科技等新兴产业,您认为未来最具成长性的行业是哪些?

  邵骥咏:新能源、新科技应该是未来的市场的动力所在。我们认为,未来环保类、节能减排类、医药类、移动互联网等产业以及受益于收入增长的大宗消费品行业的前景值得期待。

  张锋:看好新能源、新科技等新兴产业,主要是因为这些行业受调控政策影响小,盈利增长持续性预期相对较强。在投资策略方面,主要考虑三条投资主线:一是关注符合“调结构”政策方向、增长稳健的消费品板块;二是关注未来成长空间较大的战略新兴产业板块;三是关注区域经济板块。

  单磊:长期来看,机会在“调结构”背景下的扩大内需相关行业和新兴产业,尤其是医药等板块长期看好。新兴产业总体看好,但目前存有两大挑战,一是估值透支,二是后期将出现大浪淘沙,优劣分化,没有业绩支持的企业将面临较大压力。

  郝兵:从A股市场表现来看,前期单边下跌过程已较充分反映了经济不确定因素,并将A股带入了投资价值区域。在近期采取相对较为积极的投资策略,充分把握市场未来投资机会。行业方面,坚定看好消费升级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

分享到 更多

收藏此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教师资格课程随意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金融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