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坚持目标导向,紧扣学科主线,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学校更名大学、办强航空航天类工科、办精传统经管类优势学科总体规划,统筹资源配置,落实校党委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学院和导师主体作用,着力打造学校-学院(学科)-导师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研招工作及宣传格局。通过创新方式、优化服务、严把研究生录取“入口关”,强化服务保障等,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改善生源结构,打造“三全育人”大格局,促进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有效提升。
2022年对研究生招生各项工作来说是异常艰难的一年。针对春季疫情严峻形势,郑州各高校陆续进入封闭管理模式,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郑州航院研招人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克服种种不便,顺利完成新冠疫情下考试、阅卷、寄送、复试录取等工作,为上千名考生敞开了求学求知的大门。7月份,随着最后一份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签收完毕,郑州航院2022年研招生工作圆满收官。一年来,研究生处紧扣学校发展目标,围绕高水平航空航天大学建设要求,突出内涵式建设发展需要,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多维联动,分阶段、按计划、有重点的组织开展研招宣传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报考调剂考生数量快速增长,生源结构持续优化,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把好入口关。
率先谋划,提前布局
为扩大学校影响力,吸引优质生源,研究生处坚持目标导向,统筹资源配置,按照学校办精传统管理类学科,办强航空航天类工科的学科发展方向,紧紧围绕考生获取招生资讯,提前搭建宣传平台,区分考生类型,在做好普遍宣传的同时,重点加强理工和管理类专业宣传。主要利用社会主流研招宣传平台扩大传播范围。7月份,根据招生特点和宣传阶段差异,区分报名前和调剂阶段,分别与中国教育在线和中国研招网合作,通过开通手机网站、上线院校信息、开辟专栏等方式开展全面宣传;3-4月份,在调剂的关键期,根据生源上线分布不均情况,为吸引优质理工科生源,通过与国家主流研招宣传平台合作,在招生平台显著位置集中时段展示调剂信息,有效解决了工科生源缺额问题。
围绕招生安全和招生质量,副校长李捷强调,一定要坚持底线思维,加强命题人员、复试专家、工作人员的工作纪律教育,严格执行工作程序;要充分利用利用信息化工具,在学校报考人数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深入推进由“量”到“质”的飞跃,加强生源质量分析,建立招生计划动态调整机制。研究生处开通了研招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引流与聚流相互衔接,一方面实时向考生推送招生信息,掌握最新招生动态,另一方面整合了校情院情纵览、专业介绍、导师队伍、校园美景、数据查询等相关信息,打造一站式宣传服务平台。同时根据考生咨询不畅问题,同步上线智能问答机器人,系统展示常见的招生问题并开通线上实时留言功能,与微信绑定直达研招办,极大的方便了与考生沟通交流。
精心组织、优化服务
根据考生咨询难、咨询时间分布不均等特点,研究生处持续拓展宣传形式,以主流媒体为引领,优化宣传媒介,丰富宣传手段,缩短回应时间,提升服务质量。一是立足校内,稳固本校生源。5月份,利用中国教育在线在学校举行线下研招宣传咨询会时机,动员各学院参加,咨询现场设展板、广发宣传册、一对一解答,让学生详细了解学校招生和研究生教育情况。二是提高答复效率,拉近与考生距离。对于线上留言咨询,力争当天,不超过48小时内回复,让考生少等待。为了即时回复,创建并向社会公布了研招咨询群,建立考生--研招办直面咨询渠道。三是优化宣传媒介。以学校官网为主,充分利用中国教育在线等专业化研招宣传平台和其他研招网站,同时依托自媒体平台、公众号等实时发布传播招生信息。通过制作H5电子宣传册,动员学生、教师等在朋友圈广为转发,主动寻找意向生源。在通知书发放阶段,动员学生在抖音、公众号等个人平台发布签收通知书的喜悦瞬间,为研招宣传聚集流量。四是公开招生大数据。通过发布近三年报考和录取数据,尤其是详细分类整理上一年度生源数据,让考生了解报考情况、生源分布,一志愿录取、调剂生源等信息,为考生提供精准报考参考。
协力推进,多维发力
为充分发挥学院和导师主体作用,学校和学院分阶段、分步骤同步开展宣传。学校由研究生处统筹负责,关键节点在在各大平台集中宣传,为学院引流;各学院在做好自主宣传同时,与研究生处协作配合,利用学院官网、公众号等平台发布信息,突出精细宣传,畅通线上线下咨询渠道,向考生系统介绍具体专业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科研环境、过程培养、毕业就业等信息,做好末端宣传。根据需要和历年生源特点,招生学院采取上门方式,到意向院校组织定向精准宣传,锁定意向生源,同时动员导师、学生和毕业校友利用个人平台转发招生信息,在特定行业和范围内强化宣传,加大传播覆盖面。
2022年,报考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人数增长62.75%,创历年新高,远高于国家平均增长值,同时生源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显著提高,“985”、“双一流”高校考生录取数量稳步增长。
(中国教育在线 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通讯员:研究生处 张宁、唐思保)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