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园林园艺学院: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湖北省首批转型发展的试点高校。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园林园艺学院支持地方企业成功克服技术难题,走出发展困境就是其中突出的典型。
一、凝聚共识,营造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环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大力实施"双百工程"("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谋合作;百名企业高管、工程师进校园、上讲台"),校领导亲自带队赴武汉佳阳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湖北东方神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调研考察,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培养应用型人才要充分发挥校内校外两个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必须走出校园,进入企业,接触生产实际;地方企业在发展过程,积极主动寻求与学校合作,解决生产过程中一些技术难题。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国家所需、社会所需、学校所需、企业所需,也是校企的共识,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环境。
二、校企合作,搭建科教融合、实践育人平台
近年来,学校先后与新洲区政府签订了《战略框架合作协议书》,与阳逻开发区联合成立"校企合作发展联盟",积极鼓励本地企业与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2015年8月,新洲区校企合作动员暨武生院"双百工程"推进会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召开,高潮副区长亲自率新洲20余家企业到会。
通过地方政府的牵线搭桥,园林园艺学院强力推进校企合作,近年来,先后与武汉地区近20家企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与新洲当地的武汉佳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湖北东方神农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北杨林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市金地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汉绿洲源农业集团、武汉泉博蓝莓生产基地等6家企业签订了协议,合作共建,搭建科教融合、实践育人平台。
一是搭建学生实训平台。依托企业的规模效应和产业优势,把企业建成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先后组织了多批次学生赴新洲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教学,如安排了陈恒、郑康等在武汉佳阳生态农业公司双柳葡萄基地进行毕业实习;组织园艺专业学生赴武汉绿洲源农业集团开展果树的修剪实习和湖北东方神农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各种蔬菜的种养实践教学活动等。
二是搭建校企科研平台。近几年,先后与武汉林业集团花卉中心等多家合作共建单位签订了联合攻关和科研协议,承担了20余项横向课题研究,尤其是与新洲当地企业技术人员联合开展产学研横向课题研究,如与武汉佳阳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武汉绿洲源农业集团联合开展"葡萄避雨高产栽培模式研究";与湖北东方神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散花菜高产栽培行业标准制定研究"、与武汉金地源农业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生菜茎腐病防控研究",与武汉佳阳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开展"高标准观光生态示范园建设"等,目前,这些项目均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是搭建人才共享平台。通过大力实施"双百工程",邀请企业高管和技术人员来校为学生讲授实践课程、作专题报告、指导创业项目等。如先后邀请了武汉佳阳集团农业执行总经理叶一舟、湖北东方神农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珂静、湖北杨林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金旺、武汉绿洲源农业集团园区经理徐保红、武汉市金地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霍刚等来校,为学院师生讲课讲学,聘请了李珂静总经理等企业老总为创业学院特聘教授。同时,根据学校总体部署,先后有袁飞荣、朱雪云、张思、杨海林、段然等30多人次到合作企业武汉佳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杨林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北东方神农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武汉绿洲源农业集团等挂职锻炼。
四是搭建师生创客平台。新洲区政府与学校共建长河筑梦众创空间,成功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园林园艺学院以此为契机,围绕专业建设需要,加强与合作企业的协调联动,共同推进长河筑梦众创空间园林创意技术平台建设,设立了花艺设计实验室、电脑设计实验室、园林模型制作实验室等,并依托这些平台,打造了风景园林月、园林艺术节、园创论坛、园创杯创业大赛、园创基金等"园创"系列文化品牌。
五是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园林园艺学院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为地方社会发展做贡献。目前,学生志愿者服务团体有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接力社两个团体,注册志愿者人数达九百余人,参与常规志愿服务人数达百余人,服务时长累积达2906小时。近年来,志愿团队先后在阳逻第二福利院、武湖幼儿园、武湖小学等单位开展关爱孤寡老人、爱心家教等活动。
三、全力推进,取得互利双赢、 持续发展成果
近几年来,园林园艺学院全力推进校企合作,开展协同育人工作,取得了一批互利双赢、持续发展的成果。
一是构建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机制。通过凝聚共识,打造合作平台,广泛开展活动,构建了协同育人机制,初步建成了互为"三基"的格局,即企业建成实习基地、研究基地、就业基地,企业将学校建成员工培训基地、联合研发基地、人才供给基地 。
二是学校受益。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过程中,聘请了王金旺、李珂静等一批企业高管和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联合组建园林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出谋划策,同时在企业挂职锻炼了一批专任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科研水平,教师吃住在企业,通过深入生产一线学习和锻炼,提高了专业实践能力,建强了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探索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开办了"园林实践班"、"园林园艺工匠班"等,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了学生实习实训,让学生真正地接触生产实际,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增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共建创新平台,先后遴选培育了300多名园林创客,在校级及以上各类创业大赛中获得奖项10余项,培养出了张培文、王恒中、吕健、陈文、陈恒、李婉婷、张聪等一大批创新创业学生典型;开展了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感恩社会,奉献他人,涌现出了达瓦丁增、江慧等一批先进青年志愿者,双创典型和先进志愿者的事迹被《中国青年报》、《湖北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产生了良好的引领示范效应。
三是企业受益。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为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持、技术支持。学院朱雪云博士在湖北东方神农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挂职期间,多次开展扶贫讲座和员工业务培训,并深入田间地头与工人共同探讨技术问题;杨海林老师为武汉佳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进行休闲农业主题公园规划设计。其中成果最为突出的是袁飞荣博士为武汉佳阳生态农业公司葡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武汉佳阳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260亩葡萄园,生产一度陷入困境。葡萄树病虫害严重,葡萄果实品质低劣。经新洲区政府牵线,武生院与佳阳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园林园艺学院袁飞荣博士与企业进行对接,开展技术指导。通过一年的帮扶指导,该公司园区避雨栽培的葡萄单产由去年的600斤/亩提高到今年的1600斤/亩,优质果率在95%以上,而且葡萄口感佳,品相好,售价也由原来5元/斤提高到鲜食采摘15元/斤。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均得到质的飞跃,帮助企业扭亏为盈。其事迹在《湖北日报》"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专版、荆楚网等主流媒体专门报道,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中国教育在线 通讯员 刘中兵)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