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苏州市职业大学举办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5-01-09 15:16:00
苏州市职业大学

  1月8日下午,苏州市职业大学隆重举行苏州市职业大学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大会。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洁,市政府副市长刘博,市政府副秘书长吴旭翔,苏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周志芳,校党委书记温贻芳,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峻出席会议。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数据局,吴中区政府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和处室负责同志;260余家合作行业、企业负责人;全体校领导,全体中层干部和师生代表参加会议。大会由苏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秘书长翟卫新主持。

  大会共分为三个阶段。

  大会第一阶段为成立仪式。首先,金洁部长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她在讲话中介绍了苏州产业发展情况,表示苏州始终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服务产业发展、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方式。她充分肯定了学校在产教融合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成果,表示市委、市政府对学校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金洁强调,学校要坚定深化改革“大的方向”,在办学理念、学科设置上更加紧盯形势、面向市场、守正创新,真正通过改革来激发活力、增强实力;要研究产业发展“新的趋势”,深入研究企业内在需求的变化,把握产业发展的趋势,多听取企业行业意见建议,共同推动学校形成更多的办学优势和特色;要强化人才培养“总的支撑”,让学生更多走进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习实训,打通育人用人的“最后一公里”,要特别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政建设,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让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成为学校最靓丽的办学名片!

  随后,金洁、刘博、周志芳与苏州汇川技术副总裁张卫江、校党委书记温贻芳共同为校产教融合委员会成立按下启动键,标志着学校产教融合工作进入了新阶段。张卫江作为企业方理事长发言,他表示汇川和职业大学已搭建起的全方位、多层次校企合作生态体系,未来汇川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深度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全环节,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实现校企双赢,服务苏州产教融合生态建设。

  大会第二阶段为项目发布。

  刘博、温贻芳共同为国家级首批现场工程师项目揭牌。

  周志芳、陈峻共同为国家级长三角区域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创新服务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揭牌。

  市教育局副局长赵鸣、市发改委社会处四级调研员朱建清共同为江苏省首批优秀现代产业学院揭牌。

  市工信局装备工业处处长张平、市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处处长徐洁、苏数科集团数字苏州副总经理陈杰和副校长孙学文共同启动发布国家级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智慧云平台。

  市科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王怡、校纪委书记庄剑英共同公布了江苏省2024年科技副总入选项目名单。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处长曹秀峰、副校长张军共同发布了苏州市知识产权运营引导计划项目及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建设与运行规范地方标准。

  中国半导体协会集成电路分会主任陆瑛、副校长王峰共同发布全国先进半导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025年集成电路产业技术需求清单和人才需求清单。

  大会第三阶段为共建签约仪式。

  孙学文分别与中国电信苏州分公司吴中局局长常荣、苏州低空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忠和苏州中飞遥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鞠京梁、星逻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首席人力资源官陈晓伟签署苏州低空经济产业学院共建合作协议。

  机器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产业链企业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代表依次上台签约了17个产业链校企合作项目。

  聘任仪式上,温贻芳、陈峻分别为产业学院院长和产业教授、生涯导师、企业导师代表颁发聘书。

  张军代表学校接受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市嘉图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博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捐赠。

  大会第四阶段为主旨报告。

  陈峻代表学校发布《服务苏州“1030”产业发展报告》,总结了学校产教融合阶段性成果,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具体举措,以更好地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此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学校将继续拓展产教融合深度与广度,打好产教融合组合拳,构筑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行业、企业的“同频生态圈”,努力开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奏响产教融合发展的时代最强音。

  大会正式开始前举行了苏州市职业大学产教融合委员会筹备会。

  会前,陈峻校长就本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大会接受了苏州电视台专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