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案例@系统建设】立足康养人才培养新定位,激活转型发展新动能——重庆电大石柱分校服务“康养石柱”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3-04-12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重庆电大石柱分校与重庆电大康养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社区教育学院四校合一,实行“四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承担着全县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康养产业职业技能培训与服务、中小学教师培训与管理、市民社区教育管理等职能。近两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石柱县“转型康养,绿色崛起”发展战略,与“大康养”产业发展高位对接,以服务“康养石柱”建设为宗旨,以提升质量铸造特色为目标,以培养康养专业人才为核心,以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为相互协调同步驱动的“两轮”,聚集优质康养教育资源,努力提升服务“康养石柱”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校地共建康养学院,服务区域发展战略。学校以基层电大转型发展为契机,对接石柱县“转型康养,绿色崛起”发展战略,把转型发展的方向确定为创建康养学院,主动向县委、县府及教委汇报电大转型为康养学院的基本思路和建议,主动邀请专家到学校指导电大转型发展和康养学院创建工作。在市电大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3月,石柱县人民政府与市电大签订了《合作共建康养学院框架协议》,并于4月正式挂牌成立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康养学院。正在建设中的康养学院以重庆电大石柱分校为基础,以培养康养人才、提升康养从业人员技能、提高居民康养知识、传播康养文化为主要职能,以重庆电大为主体合作单位,建立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体制机制,努力建设立足石柱,服务重庆,辐射全国,康养特色鲜明,在重庆电大办学系统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康养特色学院。
创新办学育人模式,助力康养人才培养。学校以康养从业人员为培养主体,以服务康养从业人员技能提升为重点,始终把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作为服务“康养石柱”建设的重要双轮,“学非融合”并举,初步形成了“三对接”(学校对接产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学生对接职业岗位)的办学模式和“聚焦—实践—协同”的人才培训模式。“聚焦”即聚焦产业发展的需求,以需求导向设定人才培训目标和设置培训课程;“实践”即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培训过程中重视学员的实践实训,培养应用型人才;“协同”即培训资源要素统筹协调,优化培训资源配置,实现培训资源的最大效用。在学历教育方面,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开设药学、心理健康专业,为康养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开放教育在籍学员超过2400人。在非学历教育方面,按照量力而行、积极作为的原则,主动争取有关部门的合作与支持,进景区、进社区、进乡村开展康养产业职业技能培训,近两年累计培训1900多人次。利用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大力开展提升市民康养素质的“康养”系列培训活动,每年培训20000人次以上。
树立“康养+”专业建设理念,构建课程资源体系。学校组建团队,深入乡镇(街道)、企业和康养服务机构,调研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和康养人才需求。着眼“康养”内涵和土家族特色文化两大维度,以康养为主线,定位康养学院专业建设方向与价值取向。对接石柱县“6+1”(观养、疗养、食养、文养、动养、住养+康养制造业)大康养产业的人才需求,树立“康养+”专业建设理念,重点建设与石柱县康养产业发展直接相关的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农产品加工与品质管理、健康管理(老年服务、母婴护理方向)、文化产业、新能源汽车技术等特色专业,正在开发《康养石柱》、《风情土家》、《黄水人家》、《吃在石柱》等特色教材和课程资源。以非学历教育中的社区教育专业及课程资源建设为突破口,已经初步形成了“33353”专业系统,即“三贴近”(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专业建设原则、“三原色”(以土家文化为底色、以休闲养生为本色、以新技术应用为特色)的课程特点、三大主导专业(养生保健、休闲文化、新技术应用)、每个专业五门核心课程、形成三个项目品牌(龙河讲堂、“康养黄水”特色课程培训和“康养之星”大众评选)。
学习借鉴拓展视野,开放合作助推发展。学校秉承“海纳百川、方圆共生”的理念,按照开放共赢的原则构建“1+N”多元化合作办学新模式。先后前往西南大学、重庆电大继续教育学院、四川文理学院康养产业学院、三峡医药高专、上海市崇明社区学院等院校考察学习,借鉴其成功办学经验,并与西南大学、四川文理学院康养产业学院等院校达成了项目合作共识,在康养专业及课程建设、康养产业课题研究、康养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展开合作。与西南大学合作开展了脆红李、核桃、柠檬等产业的农村专业技能人才培训。与四川文理学院康养产业学院围绕康养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启动了康养服务标准化课题研究。与上海市崇明社区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以“绿色、生态、康养”为主题,在绿色生态教育、非物质文化传承课程开发、民俗文化体验基地建设、社区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课题研究等方面深度合作。与重庆电大继续教育学院筹备合作开展“土家”月嫂、农家乐经营与管理等专项培训。通过合作项目的实施,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知名度、美誉度得到提高。
面向新时代,学校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按照“一体多元三融合”模式建设康养学院。重点突出“1234”建设,即建设一个平台:石柱康养产业人才培养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两个中心:石柱县康养产业人才培养课程开发中心和石柱县康养产业人才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打造三个品牌:集“养、学、游”于一体的康养学历教育品牌、康养职业教育品牌和康养社区教育品牌;建设四大基地:康养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土家民俗文化传承与体验基地、大健康产品研发与培训基地和社区老年教育服务基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重庆市康养人才培养的“高地”和康养人才汇聚的“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