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排名I类20强
六星级顶尖应用型大学
辽宁省2022年度普通高校毕业生
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
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
工信部首批100个
“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
中国创业创新典型示范基地
全国民办学校首批党建特色项目
建设基地
辽宁省优秀民办高校
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大连市民办教育党建工作示范校
校训:勤劳、智慧、勇敢、意志、信誉、责任、包容、感恩
办学特色:构建“135”党建格局,实施“三大工程”,践行“大科精神”;实施PEIM教育,深化协同育人,推进科教融汇
学校简介
大连科技学院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大连旅顺经济开发区大学城内,其前身是2002年组建的大连交通大学(原大连铁道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省属普通本科高校,2016年获批为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21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现有机械工程学院、交通与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应用技术职业学院7个二级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部、体育部、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5个教学单位。学校现设3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
办学条件
学校重视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智慧校园,校园网万兆骨干、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学校建有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实验实训中心(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103个实验实训场所;与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中国电信大连分公司、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法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为学生搭建优质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建校外实习基地112个。
校园风光
优越的地理环境、良好的办学条件、先进完备的教学设施,为来自全国各省(市、区)的12000余名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师资队伍
学校已获批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辽宁省优秀网络育人名师工作室、辽宁省优秀教师团队。2022年大连科技学院三名教授获评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
教育教学
近年来,学校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本科14项、职教奖8项;省一流专业3个(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产品设计、软件工程),省一流课程45门;省级优秀本科教材7部,省级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2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省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省就业创业大数据研发中心1个,省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中心1个。
近年来,大连科技学院共获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62项;2022年多个青年项目获批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立项和扶持;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立项破历史新高,重点项目规模位列省内民办高校第一;成功获批大连市科协海智工作基地,首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标志着大连科技学院高水平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2023年大连科技学院首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良好”认定,产出了1部学术专著和4篇学术论文等优秀科研成果,实现了大连科技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数零的突破。
创新创业
学校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有集创新实践和创业孵化为一体的PEIM新教育实践中心等校内训练场所8000余平米,校政企协同创业孵化基地20000余平米。拥有专业教授、产业教授、创业导师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200余人,包含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业导师、科技部科技创业导师、人社部创业导师、全国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辽宁省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30余人。实施“国创计划”以来,累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奖励1500余项,曾多次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赛区金奖,获奖总数位居辽宁省民办高校前列。
文体活动
学校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品质和普及率,建有大学生活动中心和文体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以校园主持人大赛、相声小品大赛、高雅艺术进校园、体育文化节、社团文化节、迎新晚会、毕业晚会等为代表的“品牌化的校级活动”和以党团活动月、科技文化节、爱国主义实践教育月、公寓文化节等为代表的“普及化的院级活动”为主体的多层次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大连科技学院男子篮球队获得第21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辽宁省总决赛季军,三届大连赛区冠军;获2021年中国大学生3V3篮球联赛辽宁省城市冠军赛亚军;校女子篮球队获得第24、25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辽宁省总决赛第四名;校男子排球队获得辽宁省大学生排球锦标赛第四名;校羽毛球队获得大连市高校羽毛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女子团体季军;校武术队获得第十七届青春中国辽宁省武术选拔赛团体冠军及2023年辽宁省大学生武术套路比赛男子本科院校组八法五步太极拳冠军;校体育舞蹈队获得第十七届青春中国辽宁省体育舞蹈拉丁舞团体冠军。
招生就业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持续提升。学校积极推动人才培养与就业有机联动,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人才供需有效对接,2022年累计与87家企业开展110项校企合作项目,携手共育人才,凝聚发展合力。大连科技学院专升本毕业生主要分布在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大连华信、IBM、埃森哲、中软、简柏特等为代表的百余家大型优质企业。
招生计划
历届分数
专业介绍
01、软件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及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综合运用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技术、工具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团队精神,能在信息技术企业、政府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信息化部门从事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开发、测试、项目管理以及技术支持等方面工作,并在工作中体现出创新精神、国际视野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Java程序设计、软件体系结构与框架技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项目管理、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技术、Web前端开发技术、Python语言基础、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设计、软件工程综合实训等。
0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计算机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具备Web前端开发、HTML5开发、全栈开发、移动端开发、UI设计的能力,并且在前端、后端、移动端、小程序端具有项目统筹部署与运维能力,且能在相关领域从事HTML5开发与设计、Web前端开发与设计、全栈开发、UI设计、移动端开发与设计等相关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JavaScript程序设计、移动应用UI设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微信小程序开发与应用、前端开发框架技术与应用、Python程序设计、移动网络通讯基础、移动端开发综合课程设计、Web前端开发综合课程设计,计算专业综合实习等课程。
03、网络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开设云计算方向(云计算系统规划设计、云平台搭建、云计算系统部署与运维、云计算应用开发与服务)和网络工程方向(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保障)。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及云计算技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网络工程专业知识,具备分析解决云计算领域实际问题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从事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保障、云计算系统规划设计、云平台搭建、云计算系统部署与运维、云计算应用开发与服务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云计算基础、网络自动化运维、云计算平台管理与应用、云存储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路由与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Java数据库综合课程设计、云计算项目实践等。
04、数字媒体艺术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大连科技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专业,建有省级一流课程和思政示范课程。本专业设置影视媒体与虚拟现实培养方向,采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双线性模块化教学体系,注重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培养。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数字媒体和电影、电视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运用Photoshop、Illustrator、Audition、Premiere、After Effects、C4D、Maya、Notch、UE4、TouchDesigner等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影视后期剪辑与合成、影视创作、三维展示动画制作、沉浸式影像创作等软件实操能力;具备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及软件技术以团队形式完成影视作品和交互作品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创新能力的应用型设计人才。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于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新媒体等相关行业从事媒体制作、影视编导、虚拟舞台设计、产品创新研发、用户体验分析、视觉与交互设计等工作。
主要课程:
构成基础、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设计美学、影视后期合成Ⅰ(Pr、AU)、摄像基础与制作、影视后期合成Ⅱ(AE)、影视动画包装(C4D)、导演基础、影视后期合成Ⅲ(C4D)、数字展示动画、数字影像设计、虚拟三维扩展基础(Notch)、虚拟现实技术(UE4)、交互设计(TouchDesigner)、网络媒体导论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