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教育部直属高校2023年教师职称评审监管工作推进会在北京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秘书处副秘书长吴英策,北京化工大学原副校长李显扬,同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冯身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学会高校人事人才与教师发展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刘植昌,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陶晓华,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洲等出席会议。教师工作司教师待遇与社会保障处处长何一帆、副处长王坤,学会秘书处事业发展部副主任(主持工作)白逸仙,副主任刘辉,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和华中师范大学等30所直属高校校领导和人事部门负责人参会。会议由吴英策、白逸仙分别主持。
任友群讲话
任友群高度肯定了学会承接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工作的成效,希望学会总结提升过去五年的经验成果,推进职称评审监管工作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就如何高质量推进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工作,他指出,一要提高站位,提升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的认识。教育部强调将高校职称评审权下放的同时,也要加强事中和事后的监管,保证评审能够公平、有序、有质量,这是推进评价改革,也是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二要深化改革,推进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走深走实。为精准、科学发挥职称制度的“指挥棒”作用,要继续推进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深化“破五唯”,坚持破立结合;完善同行专家评议制度,突出客观公正;建立重点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国家急需;落实高校自主评审,加强监管服务。三要优化监管,保障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规范有序。突出监管重点,从师德师风、实操性政策、投票程序、评审结果等多方面加强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书面审核;突出“双随机抽查”和专项巡查;通过信息公开推进高校进一步完善评审的制度;强化自我监督和社会监督。以管促改促建,促进整个制度更加优化。
张大良讲话
张大良指出,加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做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后的监管工作,开展业务指导,搭建平台,优化服务,有利于深化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自2018年承接这项工作以来,在教师工作司的指导和专家团队的支持下,已经建立起一套目标明确、职责清晰、环节清楚的监管制度流程,建成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监管专家队伍,创建了过程全覆盖的职称评审监管系统平台。希望各位专家深化研究,加快探索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及监管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希望各高校加强经验总结交流,持续深化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学会将继续依靠专家团队和广大高校,不断优化方式方法,高质量完成职称评审监管工作。
在与会专家们的共同见证下,任友群司长抽取确定了2023年进校现场监管的15所高校,分别为: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吴英策
李显扬
刘植昌
冯身洪
陶晓华
任友洲
吴英策作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工作报告。他从职称评审监管队伍建设、监管方式探索、服务地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助力监管服务与教师评价改革、监管工作成效等方面系统总结了2022年职称评审监管工作情况,并结合任友群司长的讲话明确了2023年职称评审监管的工作要点。李显扬结合职称评审现场监管的工作经验,介绍了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工作的经验与思考。刘植昌从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趋势以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改革举措,介绍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冯身洪、陶晓华、任友洲分别围绕长聘制教职体系改革、特色通道建设、职称评审机制创新等内容,分享了同济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教师职称评审改革的典型经验。
受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自2018年承接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工作,已经完成45所直属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进校监管。本次会议总结并部署了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工作,推进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探索,促进了职称评审改革典型经验的交流推广。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