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13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七届年会在北京举行。西安欧亚学院创办人、董事长胡建波教授在“大学教育论坛:高等教育创新的探索”分论坛在线作了题为《高校学生事务改革的再思考——中美疫情防控差异的启发》的分享。他从中美教育观念的不同、文化的差异,谈了欧亚学生事务近十年来的变革,以及自己教育思想的转变。现分享给大家:
高校学生事务改革的再思考——中美疫情防控差异的启发
大家好!
相比于前面的西湖大学、上海纽约大学,西安欧亚学院有25年的历史,是一个草根的学校,但始终在教育改革方面进行探索。
大概在12年前左右,我们尝试在学生事务方面进行大的改革,包括学生运动会的开幕式——在以前简单的队列入场基础上,加大了团体操表演阵容。大概有7000多来自不同分院的师生参与到创意、排练中,表演时场面宏大、气氛热烈。但是,在运动会前后,我的微博上挤满了同学们投诉的留言:为什么我要走队列?为什么要让我演团体操?运动会的声势浩大跟我有什么关系?
这些投诉引发了我们对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思考:各分院投入这么多精力参与盛大的运动会开幕式,到底是不是同学们所需要的?大型学生活动对分院的教育教学是否有干扰?同学们需要怎样的校园生活体验?
西安欧亚学院有2万名学生,和那个时期的同类院校一样,生师比较高。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呈现出3个特点:分院需要同时关注教学与学生事务,任务复杂,管理者很难将精力聚焦到教学上;学校关注的各项学生事务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有较大差距,妈妈型的辅导员也无法给学生成长型帮助;学生按固定班级开展教学与各项活动,跨专业学习、合作机会较少,个性化发展缺少平台。这些问题在国内二本院校中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我们开始“向外看”。
我们从亚瑟·科恩的《美国高等教育通史》为切入点,开始研究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学生事务管理之间的内在逻辑。根据美国高等教育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以1636年哈佛建校为起点,学生事务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这几个阶段: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发展进程
1636-1890年,替代父母制,强调严明的纪律,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一体;
1890-1937年,《学生人事宣言》颁布,学生事务从学术事务中剥离出来,学生服务、咨询、管理等功能逐渐完善,学生事务管理成为一个专业化的职业;
1937-1968年,随着学生和学校消费关系的发展,学生事务管理进入“学生服务”时代;
1968-1994年,学生发展理论成为学生事务管理的指导思想,明确“学生事务能直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并直接服务于高等教育”的使命,学生事务工作者是“学生发展的教育者”;
1994年至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事务管理呈现更加职业化、多元化和信息化等趋势。
对标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发展阶段,我们发现中国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也有基本相似的发展历程。西安欧亚学院在1995—2005年期间的工作重点是扩张规模、招生、融资等,学生事务方面主要职责就是:把学生管好,别出事。2005年,欧亚顺利升格本科,开始关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事务开始从管理转向服务,但是专业化程度欠缺,服务质量不高,满意度较低。
2012年开始,我们的学生事务管理团队陆续调研学习了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以及欧美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经验,准备着手改革。这期间,有两位学者的观点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一个是约翰·杜威,他认为:“一方面,教育应通过培养各类人才满足社会各系统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另一个是哈贝·马斯的观点:“某种程度上,‘社会化’与‘教育’这两个概念是相同的,两者没有本质区别,教育即人的社会化。”
在这样的教育哲学思想指导下,结合对大量标杆案例的研究,我们决定对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进行“社区制”改革。它呈现以下这么几个特点: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在校生活体验”的学生事务理念;将学生事务从学术事务中剥离出来,开始向专业化发展;以生活区域为学生事务的重要阵地,形成跨越学科界限的社交群落;通过社团、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成为非正式学习的主导者;推动组织架构扁平化,学生事务人员职业化,管理手段信息化。
结合西安欧亚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文化兴趣,我们建设了德鲁克、孔子等8个青年社区。社区内的学生都是跨专业住宿,这样有利于加强他们对其他专业的了解和跨学科合作;社区间通过体育联赛、辩论赛、读书会等竞合方式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我们还将所有的校级活动承办权都面向学生团队开放,他们可以通过竞标的方式获得承办资格。当学生们成为这些非正式学习任务的主体时,他们的参与意识、责任感被唤醒,创造力、领导力、表达与思考能力被有效激发,对艺术的感知与人文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而学生事务工作者则转向后台,除了少量的管理之外,更多的是给予服务和引导,成为学生成长的激励者和支持伙伴。
2019年新年音乐会
2018年春季运动会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