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教育厅公布了首批“陕西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煤炭绿色开采教师团队”入选,这是一只怎样的团队?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又作出了哪些贡献?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
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煤炭绿色开采教师团队”始于上世纪60年代,由刘听成、吴绍倩、陈志学等共和国第一代采矿教育专家创立。团队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人格与学术魅力交辉,师者与学者风范相映。历经六轶,四代相传,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我国西部地区煤炭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团队以来兴平教授为负责人,现有教师38余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6人,讲师3人,高级工程师1人。
弦歌不辍六十载 能源报国作表率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沧桑沥洗尽显鲜红底色,潜心育人炳照师者光辉,六十年来,团队为我国煤炭行业培养了1.2万余名专业人才。树牢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者大德,对标“四有”好老师标准,严谨治学,严以修身,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近五年,以团队教师为主体获批建设陕西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西安科技大学首批师德示范工作站,荣获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中国煤炭教学名师、中国煤炭教育先进个人、陕西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陕西省“我身边的好老师”等一批先进模范。
锚定目标促教改 顺应时代育新人
煤炭产业结构加速升级迭代对行业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教师团队应绿色开采而为,顺智能开采而变,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统筹建设实践教学平台,精心培育一流精品课程,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围绕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面向煤炭开采转型升级与未来发展的采矿工程专业改造路径》,建成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建设国家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获省部级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二等奖2项。久久为功,功不唐捐,2020年获批采矿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面向西部主战场 科技赋能兴矿业
面向我国西部煤炭资源开发主战场,六十年来,团队秉承“迎难而上,求真力行”的团队精神,服务西部煤炭绿色开发。蕴育了浅埋煤层保水开采、矿井动力灾害防治、难采煤层安全开采、生态脆弱矿区减损开采、矿山功能性充填、富油煤低碳开发利用等特色优势学科方向。建设了西部富油煤绿色低碳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筹)、教育部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团队教师坚持科学原创,聚焦科技创新,服务矿山一线,足迹遍布西部百余对矿井,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 3 项、一等奖 30 余项。
甘为人梯护桃李 托举青年建功勋
关爱青年,服务青年,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干事创业的领头雁。90%以上教师具有班主任工作经历,用真情付出叙写了“不惜红烛残,只求满园春”的生动育人实践。立足行业需求,强化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和主渠道作用,将采矿人学煤、爱煤、奉献煤的家国情怀融入教学实践,做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团队教师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学生就业创业保驾护航,多人获评“最关心关爱大学生就业”先进个人。近五年来,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 90% 以上,70%以上到煤炭行业工作,先后有三十余人获评“全国煤炭建功立业优秀大学毕业生”。
立足区位强特色 服务三秦促发展
立足陕西煤炭资源禀赋大省的区位优势,依托学科优势强化特色,积极参与陕西省“秦创原”孵化建设,深度融入陕西省煤炭事业发展。聚焦陕北生态脆弱大煤田的绿色保水开采,关中黄陇煤田多源复合灾害治理,陕南镇巴煤田难采煤层开采开展科学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陕西省科学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为一线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积极提供技术服务和决策咨询,近五年,与陕西省属地矿山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合同300余项,助力企业实现新增产值近百亿元。10余人受聘各级政府机构咨询专家,为陕西省煤炭资源战略的规划实施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薪火相继一脉承 外引内培开新篇
六十余年薪火相继,一代代教师传承发扬好“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老同志率先垂范,青年人见贤思齐。下矿井,入戈壁,披星戴月,风餐露宿,用坚实脚步丈量祖国的广袤煤海,在实践中将“励志图存,自强不息”的胡杨精神植入骨髓,不断汇聚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面对当前学科边界愈发模糊,学科融合日渐迫切的时代背景,团队形成“交流互鉴、兼容并蓄、帮扶结对、相互成就”的人才引培机制,近五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8人,新增省部级人才称号17人次,获批国家级科研课题40余项,完成职称晋升21人,建设成效明显。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