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李大钊;青年;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的讲话中,引用了李大钊《青春》一文中的名句:“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青年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中都是最有生机也是最容易接受并形成新思想的群体,是社会变革以及社会发展中的中流砥柱,“吾族今后之能否立足于世界,不在白首中国之苟延残喘,而在青春中国之投胎复活。”李大钊深刻意识到青年群体是推动民族进步并而立于世的主要力量,在其思想的引导下,李大钊也多次参与和领导了青年运动,发表了一系列旨在促进青年觉醒的演讲、文章和时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面对各种西方思潮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冲击,重新思考李大钊的青年教育思想,无疑对新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启示。
一、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主要主张
首先,青年应该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李大钊十分重视青年人三观的孕育。“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实现真理,是李大钊个人人生观中最基本的三点,是其人生的最高理想与奋斗目标。对于青年人,李大钊认为青年是实现青春中华的重要基础,曾言“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认为青春之时是人一生中最重要、最耀眼之时,青春意味着进步,青年人更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并坚定的去追寻真理并且最终实现真理。“爱真理,便该为真理牺牲”,青年应坚定信念,奋进有为。“余信宇宙间有唯一无二之真理”,真理是什么,李大钊没有明言,但他曾说过:“吾人论事析理,亦但求其真实之境而已,一时幻妄之象,虚伪之用,举不足移易吾人真理之主张也。”在那个时代,李大钊所说的真理可以概括为他一贯强调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因素,科学与民主,青年人要向专制以及旧传统进行抨击,以客观审视的态度来看待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无限靠近真理,为中国追寻正确的道路,让人民摆脱专制,走向幸福。同时,青年也需树立积极乐观的世界观,李大钊曾勉励青年群体:“苟犹在儿童或青年之期,前途自足乐观,游优乐土,来日方长,人生趣味益以浓厚,神志益以飞舞。”当时的旧中国在帝国主义以及军阀专制的反动统治下,民不聊生,部分知识分子被悲观情绪所困,被困难吓倒,失望厌世,甚至进而自杀,李大钊指出,为国耻激愤而自杀者,爱国之诚实为可敬,而为困难失望而自杀者,是完全错误了。李大钊教育青年,在困难之前,不应消极、悲观、苦闷、畏缩,怯懦心理对困难毫无帮助,“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有青春精神之人应在困境中保持乐观,为革命事业而艰苦奋斗。价值观对个人人生的导向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李大钊一直信奉生要生的有意义,死亦要死的有价值,死亡不可怕,为国家和民族而死,为革命和真理而牺牲,这样的死亡是有价值的,他希望青年要把有限的青春和无限的宇宙结合起来,要有改变这个不足的国家和社会的决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青年要在创造“青春之中华”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青年的思想变革是创造“青春之中华”的必要前提。在当时旧中国新社会出现萌芽与旧社会逐渐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历史节点,青年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除旧革新,痛斥旧社会和妨碍社会发展的陈腐思想。李大钊鼓励青年要以“冲决过去历史之綱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勿令僵尸枯骨,束缚现在活泼泼地之我,进而纵现在青春之我,扑杀过去青春之我,促今日青春之我,禅让明日青春之我”的决心,奋力冲破陈腐思想的桎梏,进而实现思想之变革。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在绝望与迷茫中的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希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李大钊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后,十分注重在青年群体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他教育青年要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追寻真理,实现思想上的觉醒。
最后,激发青年的爱国热情是实现“青春之中华”的无限动力。“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李大钊终其一生都在为挽救国家命运而奋斗,爱国之情是一个民族国家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李大钊深知这一点,他坚决抵制《二十一条》,在《警告全国父老书》中写下“吾中国之待亡也久矣”的呕心之语,力求唤醒民众的家国情怀,筑起保卫危亡中国的坚实屏障。面对当时到处都充斥着混乱的国家,李大钊提出,要“改进立国之精神,求一可爱之国家而爱之,不宜因其国家之不足爱,遂致断念于国家不爱。更不宜以吾民从未享有可爱之国家,遂乃自暴自弃,以侪于无国之民,自居为无建可爱之国之能力者也”,同时,他十分看重对青年群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晨钟报》作为重要阵地,写下大量的文章,激发青年的爱国之情。
二、李大钊青年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在我国,学生受教育的主要途径为课堂教学,而教育应有多种方式,李大钊就十分重视传统课堂教学以外的各种渠道,如社会实践、社团组织、媒体杂志、现场讲演等方式。
1.重视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1918年1月,蔡元培校长聘请李大钊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而后,从1920至1925年间,李大钊先后在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历史系、经济系工作,并先后开设了社会主义史、史学思想史、唯物史观研究等课程。除在北京大学任教之外,李大钊还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其他高校进行授课。李大钊通过在学校对青年的课程教育,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帮助学生形成了乐观勤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在课堂教学之外,李大钊还号召高校青年走出校园,并亲自领导整顿北大学生会,带领大家与反动政府作斗争,除此之外,他还带领学生深入到劳动群众中,团结各方力量反对封建军阀统治,在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与中国农工运动结合起来。
2.组织社团活动的教育方式。在李大钊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师生们皆以挽救国家危亡、救民于水火为己任,组建了各类社团,如新潮杂志社、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等,在社团中,青年们畅所欲言,大胆思辨,李大钊非常乐于看到这种场面,并经常给予指导。期间,他还创办了《少年中国》月刊,并亲自担任编辑部主任,毛泽东、邓中夏等爱国有志青年都深受其影响,并逐渐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学说思想。
3.进行讲演的教育方式。李大钊认为讲演是非常有效的一种传播新思想,教育青年的方法。他认为演讲“专而不普,深而不流,可以窥奥理而不足以启流俗,可以精一科而不足以应万便”,演讲时使用的语言通俗易懂,足以面向最广大的群众;语气动荡激昂,能够生动形象地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现状普及给大众。在其有限的教学生涯中,他曾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以及各类社团学会中都进行过不同主题的演讲,如在中国大学讲演的“由平民政治到工人政治”、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上讲演的“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等一系列相关主题演讲、以及上海大学的“史学概论”“演化与进步”等,皆为青年提供了思想上的指引。
三、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形势愈发复杂,我国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青年的历史使命仍然未变,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李大钊的青年教育思想放在今天仍然有极大的借鉴作用,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现实启示意义。
第一,高校应教育引导青年一代形成远大的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思想。“人只有坚定自己的理想,才能朝正确的方向努力;人只有怀抱坚定的信念,才能够走向成功。”自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和历史也证明,唯有坚持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年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环节,培育大学生建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建立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定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听党组织跟党走,在如今世界高度信息化以及西方思潮侵袭的环境之下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第二,高校要增强对青年爱国热情的培养。李大钊十分重视对青年爱国之情的培养,增强青年的民族归属感与社会担当意识,在其影响之下,一大批有志青年都投身于中国救亡图存的革命事业当中。如今,中国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依靠亿万青年人的不竭奋斗,爱国之情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无限精神动力,激发青年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有极大的助力作用。
第四,高校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李大钊一贯希望青年在理论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种学校和社会的实践活动,进行自我锻炼,在实践中领悟所学,丰富自己的头脑。但现如今的高校思政教育都普遍偏向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轻视对青年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大学生似乎都停留在“只会说不会做”的现实之中。基于此,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时就应增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多为学生提供各种场所和机会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深化他们对理论的理解与把握,为国家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五,高校要注意利用网络媒体的引导作用。李大钊经常利用在报刊发表文章时评、进行讲演、指导社会团体运动等宣传进步思想、建立社会舆论,促进青年的思想变革,并获得了极大的成果。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他们对于各种思想言论的接受程度都比较高,更容易受错误信息的影响,更甚者思想可能会被改造。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重视互联网的宣传教育作用,要善于利用各种网络媒体,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红书、抖音短视频等常见的网络平台,不时发布一些正向的内容,引导积极的网络舆论氛围,避免青年学生被极端言论所影响从而形成错误思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9-10-29(3).
[2]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付帅,柴玥儿,杜津威.浅析李大钊的青年教育思想[J].北京教育(高教),2020,(02):93-96.
(作者:申钊霏,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