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友善:与己为善,修身养性
与己友善是指主体与自身的友善关系,是指实现积极的自我认同,而不是一味地放纵自己的私欲与消极待己。青年处在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对广大青年的友善观培育属于德性教育,善待自我,珍爱生命,关注自身发展是新时代青年自我友善的重要表现。友善是“修身”的前提,培育青年人的友善观不仅能够丰富青年自身的精神世界,还能满足其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与己为善能够指引新时代青年做到理性、积极的自我友善,从而实现真正的友善。广大青年做到“与己友善”,一方面,有助于强化内心的友善意识,并通过自觉的实践活动将友善观落到实处,帮助青年养成品行端正的良好品质,明辨是非曲直,不断健全自身人格,实现青年自身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引导时代新青年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不辜负伟大时代。
人际友善:与人友善,关系和睦
马克思指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解释了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个人的发展最终将归结到人与人结成的社会关系之中。人与人和睦相处的重要前提是与人友善,这就要求个体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做到以诚待人、相互尊重、换位思考,从而减少交往过程中的摩擦与冲突。
在与人相处过程中,友善是人的本质要求,弘扬友善品德有助于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青年友善观培育,引导青年将自己与他人置于和谐共存的社会关系中,时刻对他人抱有同理心和仁爱之心,时刻秉持友好和善的态度去理解、尊重、宽容和帮助他人,始终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去帮助对方,将友善观内化于心,外化为实际的友善行为,共同营造美好、愉悦的人际关系,进而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国家友善:与国友善,爱国奉献
与国为善倡导个体与国家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引导新时代青年友善地处理自身与国家的关系,广大青年要保持对党和国家的高度信赖,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践中。与国友善要求广大青年爱自己的国家,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祖国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并且能构建起友善共同体,具体表现为在追求公共利益的过程中愿意放弃个人利益,将个人的责任使命与国家前途紧密联系,始终心怀善意,进而在道德层面增强自身践行爱国奉献的意志。因此,新时代青年人践行爱国奉献的实践不仅是个人友善行为的体现,更是其家国情怀的情感表达方式。
新冠疫情既是对国家治理能力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给广大青年上的一堂爱国主义大课,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展现出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强大凝聚力。要积极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认识到爱国的深刻内涵,激发青年的爱国情、报国志,让爱国奉献的精神深深融入广大青年的血脉之中。与国为善强化了新时代青年的友善意识,进而推动青年积极投身爱国奉献的实践中去,激励青年人自觉地将爱国情、爱国志转化为爱国行,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从而建构起个人与国家的友好和谐关系。
生态友善:尊重自然,和谐共处
生态友善,就是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善待自然、善待万物,建立人与自然共存共生、长期和谐的命运共同体,生态友善观将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键环节,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等生态友善思想,道出了生态友善的价值遵循。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生活更幸福。近年来气候变暖、大气污染、物种减少甚至灭绝等生态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这些都警醒我们要养成与自然为善的品德,坚定地树立生态责任意识。新时代青年培养与自然为善的品德,要深谙自然之道,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明白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本身,在实践中主动参与到生态治理中,自觉承担起生态责任,形成高度的生态自觉,从而营造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在新时代弘扬友善价值观,有益于时代新青年形成与己为善、与人为善、与国为善、与自然为善的友善观,进而助力他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
(作者:牛佳悦,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