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陕西:关于印发《持续推进高水平本科教育实施意见》的通知
2020-08-26 10:08:00
陕西省教育厅

 

各普通本科高校:

  《持续推进高水平本科教育实施意见》已经省委教育工委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陕西省教育厅

2020年7月17日

持续推进高水平本科教育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我省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现就我省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本为本”,落实“四个回归”,推进“四个一流”建设,突出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核心地位和基础地位,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本科教学秩序,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实现追赶超越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2.总体目标。经过5年的努力,形成我省高校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成一批立德树人标杆本科高校,建设一批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带动高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成效和教师育人能力显著增强,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健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高等学校质量评估制度更加完善,大学质量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努力使我省一流本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保持优势地位,形成陕西特色、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本科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省向高等教育强省转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改革任务

  (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政教学建设。

  3.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高等学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4.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长效机制,一体化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强化课程育人,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教师立德树人意识,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选树一批课程思政建设先行校、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一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设立一批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5.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充分发挥陕西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扩大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每年组织一批优秀教师、学生工作骨干到延安等革命老区及历史文化资源集聚区接受教育。推行领导干部进校园上讲台制度。加强高校微博、微信、客户端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建设,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活动,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有效融合。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支持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参与网络文化建设,提升网络育人功能和效果。

  (二)落实以本为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6.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理念,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高校领导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师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学校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核心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振兴本科教育,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奋力开创高等教育新局面。

  7.改革教学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严管严抓本科教学秩序,切实加强学风建设,教育学生刻苦读书学习,着力解决好学生的学习态度、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等问题。逐步推进学分制改革,建立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效和学业进程的弹性教学管理机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推动健全学分制收费管理制度。推动高校建立学分认定机制,实现学生跨院校、跨学科、跨专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等获取学分。探索辅修专业制度改革,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辅修专业。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展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探索实施荣誉学位制度。

  8.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鼓励教师将学科前沿和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鼓励和支持专家学者参加教材编写,提高教材编写水平。评选一批优秀教材,推进高水平教材建设。逐步建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堂组织模式,引导高校教师因课制宜选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推广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深化“课堂革命陕西行动”计划,定期开展陕西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引导高校教师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9.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从培养方案的修订、课堂课程打造、教师教材建设、环境氛围营造、就业创业支持等环节,全生命周期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广创业导师制,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允许大学生用优秀创业成果为基础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推行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发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品牌赛事活动作用,对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加强后续跟踪支持。持续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强化创新创业示范高校、试点学院(系)、校外实践基地、研究与培训基地、线上线下课程建设,打造“双创”升级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10.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定期对高校师德考核机制进行检查,实行师德师风考核一票否决制度。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要做到政治素质过硬,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11.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用,重点面向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以提升教学能力为目的,开展岗前和在岗专业科目培训。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开展随堂听课、批改作业、课程答疑、实验指导、协助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等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工作量认定机制。重视基层教学组织作用,以院系为单位,以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为基本单元,加强集体备课、教学咨询和教学研讨。实施“教学名师引领计划”,以名师工作室、名师基金、名师风采讲堂为抓手打造教学名师梯队。建设中国西部卓越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12.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落实高层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学一线,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基本制度,结合学校实际明确各类教师承担本科生课程的教学课时要求。连续三年不承担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转出教师系列。鼓励知名教授开设新生研讨课、学科前沿报告、专业导论课和专业基础课。高校教师经所在单位批准,可开展多点教学并获得报酬。倡导高校为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设立荣誉证书制度。

  13.完善教学评价激励体系。根据高校类型、教师岗位的职责特点,分类分层次分学科设置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统筹考虑教师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学成效、实习实训指导和竞赛辅导等情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加大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教改项目、优秀教材、一流课程等重大项目奖励力度,加大对教学业绩突出教师的激励力度,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评奖评优、绩效考核和津贴分配中把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作为同等重要的依据。

  (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

  14.继续推进一流专业建设计划。重点建设一批省级国家级一流专业,组建一批专业共同体,发挥国家级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引导高校抓住专业教学的关键环节,聚力打造优势特色,引领支撑高水平本科教育。强化督促检查,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建设实效进行差异化支持。

  15.落实和扩大专业设置自主权。建立国家指导、省级统筹、高校自主的专业设置管理制度。支持高校以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自主申报专业、自主调整专业、自主制定专业招生计划、自主调整在学学生专业、自主审核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

  16.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的契合度。鼓励高校开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急需专业,改造一批传统专业,调整一批同质化专业,“关停并转”布点过多、培养质量不高的专业(点)。进一步加强文科类专业建设。

  17.提高专业建设质量。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推动高校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期更新教学大纲,适时修订专业教材,科学构建课程体系。适应高考综合改革需求,进一步完善招生选拔机制,推动招生与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推动高校建立专业办学条件主动公开制度,开展专业普查及结果应用,提高学生和社会的满意度。鼓励高校通过专业认证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五)推进一流课程建设,深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18.实施一流课程建设计划。以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双万计划”为牵引,突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奋力打造陕西“金课”,分类建设一批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线下、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课程。发挥陕西省高等教育MOOC中心的作用,统筹推进线上线下课程建设、资源应用与研究。建立慕课学分认定制度,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

  19.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引导高校加快形成多元协同、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服务及时的高等教育云服务体系,支持高校加快教学物态形式现代化建设,建设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探索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推动形成“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态,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素养和能力。

  (六)加强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20.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支持高校积极组建区域行业及跨区域大学联盟,推动校际之间深度合作。健全省部共建、省市共建机制,探索省企共建模式,加大共建力度。建立省会城市高校与非省会城市高校对口帮扶机制。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联合用人单位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统筹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对人才培养进行协同管理,培养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21.加强实践育人。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习实训平台。推动实验室、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推动建设学生实习岗位需求对接网络平台,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服务,鼓励高校为学生投保实习活动全过程责任保险。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

  22.强化科教协同育人。推动科研反哺教学,鼓励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向本科生开放,为本科生参与科研创造条件,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依托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基地和学校科技成果,搭建学生科学实践和创新创业平台,推动高质量师生共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23.深化国际合作育人。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建设好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丝绸之路教师教育联盟等平台,推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办好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支持中外高校开展专业、课程的交流互换,支持中外大学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推荐优秀学生到国际组织任职和实习,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

  24.构建“六卓越一拔尖”协同育人体系。完善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卓越拔尖人才协同培养体系,建设一批卓越人才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强化分类指导、特色发展,加快新工科建设培养卓越工程师,推进医教协同培养卓越医生,加强农科教结合培养卓越农林人才,坚持德法兼修培养卓越法治人才,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卓越教师,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引领带动各类专业提高建设水平,形成全局性改革成果。

  (七)建设高校质量文化,强化监督保障体系。

  25.健全质量保障和评估体系。强化高校质量保障主体意识,完善高校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制度,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按照管办评分离的原则,构建以高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的内外部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把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评价大学的首要指标,激发高等学校追求卓越的驱动力,将质量文化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形成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的质量文化。

  26.强化质量评估。高校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有关行业标准,开展自我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做好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按照教育部要求开展5年一轮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新建本科院校的合格评估,大力开展本科专业评估,推进专业三级认证,支持高校参与国际国内、行业企业开展专业标准制定和认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社会专业评估机构开展高等教育质量评估。

  27.加强过程监管和考核管理。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综合应用笔试、口试、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多种形式,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考辅教、以考促学,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刻苦学习。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修订完善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管理制度,强化指导教师责任,加强对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严格实行论文查重和抽检制度,建立健全盲审制度,确保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质量。

  三、保障措施

  28.加强组织领导。各高校要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设立由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的本科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本校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内容和保障措施。高校党委会、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要定期研究,书记校长及分管负责人要经常性研究本科教育工作,相关部门和院系负责人要切实担起责任,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高校要每年组织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牢固树立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和基础地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29.强化支持保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围绕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充分利用绩效拨款制度加大支持力度,设立一批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重点培育一批高水平教育教学成果,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加快推进“四个一流”建设。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建设计划,加大各级政策的衔接、配套和执行力度,加大对本科教育的投入力度。发挥陕西高等教育数据中心的作用,对全省高校教育教学状态进行常态管理和监测。

  30.注重示范引领。强化分类指导,建立激励机制,保护和激发基层首创精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利用现场会、推进会等多种形式及时总结提炼建设中涌现的好做法和有效经验,形成可推广的政策制度。加强对高校改革实践成果的宣传,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为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赵继.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