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社会是大考,对高校更是。为统一思想,让青年学生“知晓各国抗疫大势,自觉增强抗疫意识,争做抗疫防疫战士”。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行动、主动作为,用好疫情防控这本“活教材”,合力上好“抗疫”思政大课,这是特殊时期加强学生政治引领、厚植爱国情怀、强化价值引导的有效举措。
一、精心组织、全面覆盖
上好“抗疫”思政大课,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成立了由学校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上好“抗疫”思政大课临时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宣传统战部、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担任。及时印发《全校师生同上“抗疫”思政大课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封闭管理期间课程思政教育的通知》等文件,就全校同上“抗疫”思政大课提出明确要求和指导意见。
从3月16日晚到3月22日晚,学校8名领导班子成员深入7个二级学院,利用晚自习时间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围绕“疫情大考下的中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与青年学生探讨交流,共上16堂思政大课。7个二级学院25名党政负责人及18名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班级共上35堂思政大课。51名专兼职思政教师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等课程中融入疫情防控知识及思政育人元素,为全校123个教学班共上123节思政大课。440余名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利用课前5分钟时间,以“四讲、三问、两增强”为内容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堂深刻的“抗疫”思政大课全校13000余名学生参加,参与率100%,实现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和全方位推进。
校级领导深入班级与学生探讨交流
各二级学院党政领导上思政大课
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课堂
二、积极引导、润物无声
疫情防控的实践,是生动的“活教材”,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案例和素材。作为青年学生,应以怎样的心态和行为成为防疫抗疫的重要力量,是合力上好“抗疫”思政大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学校工作实际,在内容设置中凸显职业教育特点、凸显疫情大考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深化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领导、爱国主义、中国制度、人与自然、生命教育等相关内容的认识,在润物细无声中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党的领导与制度自信、增强爱国主义信念、厚植家国情怀、践行使命与担当。
本次“抗疫”思政大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教师倾情奉献、全力以赴,多次召开线上会议集体讨论、集体备课。同时,邀请校内相关二级学院领导干部、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团学干部,就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再讨论、再商议,确保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确保讲授内容入脑入心、见之行动。最终形成“抗疫”思政大课宣讲提纲和课件,为全校上好“抗疫”思政大课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全力保障。后续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将总结本次“抗疫”思政大课宝贵经验,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形成科研成果,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
思政教师集体备课并进行线上线下授课
三、反响热烈,效果显著
全校同上“抗疫”思政大课结束后,同学们积极开展线上线下交流、讨论,撰写个人学习心得。纷纷表示,通过学习他们能够正确看待疫情、面对疫情,理解并支持学校各项举措,并表达了对学校的感激之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一定要在疫情“大考”中汲取精神力量、涵养家国情怀。
学生线上线下交流讨论
学生高天宇表示:“这堂“抗疫”思政大课恰逢其时,很有意义。一方面使我们及时了解省市最新疫情防疫政策,另一方面对疫情中彰显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精神”认识更加深刻。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青年,就是历史传承中新一代的接班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能够生于新时代,已是十分有幸,因此更要为这个我们用力爱、深深爱的中国担当起责任,彰显青春担当!”
辅导员夏红艳表示:“通过‘抗疫’思政大课,我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面对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虽然没有处在抗疫第一线,但是如何在自己工作岗位发挥作用也尤为关键。每天健康打卡、线上关心、网课督促成了我们雷打不动的‘必修课’,面对疫情造成的空间阻碍,如何在网络发声、传递温暖、弘扬正能量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一定要尽我所能给学生上好这堂有温度、有力量的‘抗疫’思政大课,让广大青年学子更加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激励每位学子争做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
全校同上“抗疫”思政大课,是学校结合疫情防控形势,用好用活抗疫“活教材”的典型做法,成为学校近期的热议话题。同时,也是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践行。“抗疫”思政大课是一堂感人至深的爱党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大课,不仅坚定了全校广大师生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还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弘扬,引导青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继承者和创新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汇聚磅礴之力。(撰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薛江 审核:王晓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