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山东开放大学派驻院东头镇王家坪村 第一书记张雷的青春之歌
2021-04-16 20:04:00
中国教育在线
  他曾经是一名文工团的独唱演员,舞台上耀眼夺目;
  他曾经是一名高校教师,讲台上意气风发;
  他曾经是一名驻村工作队员,与队友们并肩战斗;
  现在的他是一名省派第一书记,步履矫健地走在田间地头!
  他就是山东开放大学驻沂水县院东头镇王家坪村第一书记张雷。
  人生的角色可以有多个转变,但不变的是初心。作为一名90后,他没有贪恋舒适的生活和华丽的舞台,而是毅然坚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驻村三年了,从张雷身上丝毫看不见城里年轻人的“骄娇”二气。
  初心笃定,再踏征程

  2019年4月,张雷结束了驻村工作队员的工作,来到沂水县院东头镇王家坪村报到,任职省派第一书记。为快速了解情况,他当天就在村里转了个遍,总结出三个字,“大、旧、少”,“大”就是村两委党员年龄大,党支部有36名党员,其中60岁以上党员22人,40岁以下党员仅4人,大部分年轻党员都在外打工,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平均在64岁以上,党员老龄化严重。“旧”就是老村房屋老旧,倒塌的房屋就有几十处,街巷都是土路,田里的生产路更是崎岖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晚上一抹黑。“少”就是集体收入少,唯一的收入来源是2015年建设的三座扶贫蔬菜大棚,通过发包方式租赁经营,收入很不稳定。
  入村之初,乡亲们对这个教唱歌的90后很不感冒,“你是刚毕业的吧?”“听说你歌唱得不错?”“农村的煎饼咬得动吗?”面对这些不信任的质疑,张雷心里暗下决心:走着瞧吧,我一定要整出个模样来,让你们看看90后到底行不行!
  铆着一股劲的张雷凭着驻村经验,开始投入紧张的工作。走访调研、研究项目申请流程、项目建设材料、大棚种植技术等一系列需要了解的知识,秉承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细致规划、美观实用等原则规划项目,争取申请一项成功一项,在一系列工作开展推进中,他又获得了一些新的知识、得到了一些新的经验,也更加坚定了带领乡亲们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新老更替,班子重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形成强大战斗力。“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基层党组织能否形成凝聚力,关键看支部书记。加强班子建设很快提上张雷工作的议事日程。
  通过接触交流,张雷感到在农村的现实条件下,仅仅靠制度约束,学习贯彻来改变村干部多年以来的习惯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会适得其反。人都是讲感情的,张雷开始放平心态使巧劲,他把任职村的老书记、老支委当前辈来对待,经常把他们聚到一起聊一聊,在柴米油盐的话题里慢慢向自己关心的问题切入,从他们的言谈中寻找问题的根源、看法和合适的解决路径,如果在观点上能合拍,他就趁机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在之后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地去示范和影响大家。一来二去,老党员、老干部们发现,这个年轻人是块料,真抓实干,不摆花架子,大家都愿意接近他。这个时候,党建工作制度派上了用场,张雷通过上党课、讲故事、结合山东开放大学基层两委现场教学活动章丘三涧溪、兰陵代村、徐皇路村等参观学习,使他们解放思想,发现差距。大家慢慢由开始的没想法、没意见、不想发言,逐渐变成我觉得、我认为、争先发言。2019年10月,老支书、老会计因为身体原因,想组织提出退休,驻村以来发现培养的后备干部顺利上岗,任命了支部书记,实现了新老交替和工作的平稳过渡。此时,自己的专业优势到发挥作用的时候了,于是组织党员在“七一”搞文艺演出,他在党员群众面前亮开嗓门,放声歌唱,调动了大家踊跃参与的积极性,党员群众欢聚欢唱,唱出了心声,唱出了向往。如今,派出单位捐建的90平米会议室,成了党员群众共商村事的聚集点,年轻的第一书记张雷给两委班子带来了新动能。
  优化产业,调整结构
  随着工作的深入,张雷意识到,输血式扶贫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解决贫困根子还是要发展项目。王家坪村种植生姜、芋头已有20多年的历史,生姜产量大、产值可观,但是连年种植导致土地受损日益严重,加上姜瘟导致减产,农户使用药物进行前期熏地等处理办法,存在着前期投入大,后期收益低的风险。
  “调整产业结构!”产生这个想法后,张雷并没有冒进,他广泛听取种植户的意见,向村里的种植能手取经,通过深入探讨论证,大家一致认为王家坪村紧临省道,交通便利,种植技术成熟,市场有保障,适合发展大棚种植。可没想到,张雷刚把这个想法告诉村民,就被泼了一瓢冷水。原来村民对大棚种植不看好,认为目前周边发展的太多,失败的例子也不少。
  “群众有顾虑正常,必须形成可行性报告,规避种植风险,提高村民种植积极性。”张雷多次跑部门,找专家,下足功夫,撰写出详细的报告,得到了县、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张雷申请对接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45万元,又申请派出单位帮扶资金25万元,建设了高标准温室大棚5座,连同原来的3座一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试点。
  大棚建起来了,种什么成了问题。张雷和村“两委”带着种植户、致富能手到沂南、寿光等地学习考察果蔬作物,学习种植经验,从种植技术、收成、市场等方面搞好调研,一致论证黄瓜、山豆角等蔬菜比较稳定收入可观。前武村与王家坪村紧邻,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已形成小型的蔬菜农贸市场,交易方便,种植技术有保障。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在种苗出现问题时,随时请前武村的技术员来现场指导,提供技术保障,这一模式保证了大棚有效规避今年疫情的影响,实现产售有序,稳妥增收。张雷又多方争取配套资金,挖了灌溉井一眼,使灌溉距离缩短了500米,保证大棚运营配套设施齐全到位。大棚承包运营后,今年已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
  “村里没有特色,我们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才是今后能够长远发展的根本。”张雷一直坚持这个想法。该如何在果蔬这条特色产业道路上有更深的拓展呢?张雷认为,对种植品种进行优化,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发展草莓等水果采摘园,探索以林果种植为基础,带动休闲旅游的发展之路。良好的前景调动了几十户村民的积极性,他们开始着手自建小型大棚,发家致富已经在王家坪蔚然成风。2020年,张雷又申请扶贫资金60万元,投入院东头镇生姜加工项目,在实现村集体增收的同时帮扶困难群众,王家坪村集体增收目前已达到了10万元。群众性、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让王家坪变得与众不同。
  精心打造,促成蝶变

  “张书记,给咱修修路呗,下雨实在是没法走了”“张书记,帮咱建个广场呗,我们想跳广场舞锻炼身体”“张书记,能不能再申请打几眼井,浇地实在是不方便”张雷认为,这些漫不经心地话语对他来说,都像一把把锥子,这就是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诉求。但是解决起来又何尝容易?在前期走访过程中,张雷老是能闻见一股臭味,原因是一条穿村而过的泄洪沟,还有一处废弃的大坑,已经近三十年没清理了,村民把垃圾都倒在里面,久而久之就成了臭水沟,无法泄洪不说,汛期来的时候,水都漫上来,垃圾遍地,恶臭不堪。
  应该怎么进行改造效果才好是张雷一直思考的问题。一天,他突然想到之前担任工作队员时,配合第一书记设计过一条在沟上建设完成的文化长廊。王家坪也完全可以复制,把沟里淤泥清出来,两侧重新砌墙,沟中间预制建设仿古凉亭,墙面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宣传画,打造王家坪文化长廊。结果方案一出台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清理出的淤泥恰恰把村内另一处大坑填上,顺势建成了一处六百多平米的文化广场和乡村大舞台。小小的王家坪一下拥有了一处文化长廊、一处文化健身广场,还有了自己的大舞台,大家农闲时载歌载舞,非常高兴,王家坪从此热闹起来。
  “以前晚上就是在家里看看电视,也不出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村里能有个这么宽敞的锻炼身体的地方”。张雷看着大家满意的笑容,心里比蜜还甜。
  两年来张雷已协调资金280余万元,完成新修4米宽硬化路2.6公里,整修硬化泄洪沟1千米,打造文化中心街一条(其中包括仿古六角凉亭两座、景观石一座、小桥3座、美观护栏400米),水井4眼,自来水管道铺设45户,栽种绿化苗木8000株,村内主街硬化10000平方。安装路灯50盏,墙绘4000平。这些极大地提升了人居环境,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张雷常想,作为一名党的干部、第一书记应该用真心、用真情,用九牛二虎之力去解决鸡毛蒜皮问题,只有把小事当成大事来办,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才能赢得信任、获得支持、为脱贫攻坚提供保障,这或许才是第一书记的价值所在。
  2020年4月,张雷被邀请参加了山东电视台大型歌唱访谈类节目《最美的歌》,把王家坪这个小山村的发展变化通过银幕展示给千家万户。在节目的最后,张雷饱含深情地演唱了一首《在此刻》,感谢社会各界对王家坪和第一书记的大力支持。
  从独唱演员到第一书记,张雷在完成自我跨界的同时,也让王家坪实现了发展上的跨越。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1-25 14:58
SRC-1620913984 2020-12-23 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