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国际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创新大赛决赛举办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如,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硫化物等等。2021年8月,‘开拓一号’采矿车已在南海西沙海域完成相关深海试验。但是受复杂海洋环境、海底运输管道扰动等因素影响,目前采矿车无法在海洋顺利完成作业。为此,我们团队着眼未来10年的技术发展,设计了H型水陆两栖运矿机器人,该运矿机器人以H型结构为整体框架,在基于水下蓝绿光通信的浮潜标阵元和声光融合成像及相位式激光测距的指引下,实现水陆分离双系统运矿功能。”中国海洋大学任君同学正在第三届国际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创新大赛决赛答辩。
10月30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海洋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海洋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教育分会和中国海洋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国际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创新大赛在新希望诺富特酒店举办。中国海洋大学学子秉持着“浩海求索是,谋海济国功”的理念积极参赛,针对大赛设置的“未来海洋交通创想”主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设计了一系列面向未来的作品。
随着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航道会不断普及并且海洋航行器的数目会不断增加,为避免随着海航行器数目的增加出现的海洋生态破坏情况。中国海洋大学王皓祯同学设计出仿生鲸鲨式航行器,在高速行驶时采用超导磁流体推进系统,在低速行驶时选择液压驱动鱼尾推进模式,从而实现低分贝航行。同时,通过量子通信和惯性导航,实现海洋航天器在水下的定位、位置导航等功能。
本届大赛最大的特色是首次设置仿真类别,基于目前海上风力发电作为绿色清洁能源的现实情况,要求参赛选手编写智能算法操控无人船,在三维视景仿真平台展现海上风场智能运维场景。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陈博伦同学积极参赛,并且斩获特等奖。在谈到参赛感受时,他说:“作为中国海洋大学控制工程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我积极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平时也会自主学习一些例如A*、Dijsktra的路径规划算法知识,因此当第三届国际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创新大赛启动的时候,我便选择了报名参加仿真类的比赛,通过自己所学的相关知识,对海上风电运维仿真平台中的航行器进行编程控制,提高了海上无人艇巡检和自主避障等任务的效率。我也希望通过参加此类比赛,能够启发国内海洋装备研发思路,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推动海洋强国的建设。”
据了解,本届大赛共设科幻类、设计类、仿真类三个类别,仿真类为今年首次设立。其中,科幻类要求参赛选手采用硬科幻绘本的形式,聚焦50年后的未来,展现海洋航行器在水下公路航行的情景;设计类分为水下组和水上组,采用设计蓝图的形式展现未来10年,海洋航行器在海洋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下顺利航行的场景;仿真类基于目前海上风力发电作为绿色清洁能源的现实情况,要求参赛选手编写智能算法操控无人船,在三维视景仿真平台展现海上风场智能运维场景。
本届大赛自开赛以来,来自中国、英国、德国等170支队伍报名参赛,经网评初赛,科幻类20支队伍、设计类51支队伍、仿真类16支队伍,共计88支队伍进入决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决赛采取专家线下评审、选手线上竞技的方式。经过精彩的线上路演和竞技,48支队伍角逐出各类奖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