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
热工流体课程即传热学、流体力学和工程热力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工程等能源应用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热工流体教学团队依托国家级一流专业和省一流学科,围绕国家双碳目标发展需求,以立德树人为目标,通过课程体系和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方式创新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热能工程学院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贡献力量,进而为国家双碳目标和山东省黄河战略提供智力和应用技术支持。
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打造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
通过修订和完善课程大纲及教案,制定课程思政目标,开发育知与育德兼具的教学活动,通过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及实践环节等多种教学手段融入思政元素,并将课程思政纳入评价体系。目前教学团队承担的《高等传热学》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高等流体力学》和《传热学》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重构课程知识架构,打造优质精品课程群
响应大国工程的发展需求,基于“夯实基础、突出创新”的课程建设理念,明确热工流体课程在热能学院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打破传统教学壁垒,融合热工领域国际最新理念,构建热工流体系列课程贯通式知识架构。建设了3门省级优质研究生课程、1门山东省一流课程和1门国家级一流虚拟仿真实验课程。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科技报国决心
教学过程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手段,加强理论基础并拓宽学生思维,形成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实验教学等多环节相结合的系统有效的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嵌入式和案例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大国工匠意识和科技报国决心,学习效果大幅提升,全面实现热工流体课程教学的“知识应用、原始创新和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坚持以赛促教促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热能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学科竞赛,不断加大对学科竞赛的支持力度,切实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对在各专业领域内影响力较大的赛事,热能工程学院均给予了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学生参赛,相关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时作为主要加分项,同时还专门组建热工基础指导教师团队对参赛学生进行辅导。例如“人工环境工程学科奖学金”(简称“人环奖”),由国家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设立,旨在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奋发进取,培育优秀暖通人才。热能工程学院历来特别重视该项赛事,积极组建热工基础指导教师团队和学生团队,引导学生积极准备比赛,助推学院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本项赛事中,热能工程学院学子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良好的专业素养多次取得优异成绩,近几年共获得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和三等奖5次的好成绩,展现了热能学院良好的师生风采,同时也彰显了热能工程学院在推进学科竞赛促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教学科研相互渗透,科研反哺教学相得益彰
热能工程学院高度重视科研活动与教学的紧密结合,热工流体教学团队的老师们科研成果多点开花,不断把科学研究成果和方法引入并渗透到教学环节,将科研课题及成果通过分解成教学案例的形式引入到教学中,把枯燥的热工流体基础理论、方法和公式通过教学案例展示的直观形象。另—方面,青年教师凭借其良好的沟通能力,吸引本科生和研究生积极参与到科研课题中,建立课题项目团队,促进科研和教学有机融合,满足低碳经济社会对毕业生系统工程思维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要求,激发学生的科技强国与工程师的责任担当使命。
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强化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热能工程学院非常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在长期的课程建设中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和教学质量管理方法,例如,实施“传帮带制度”和“听课制度”;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及青年教师导师能力提升计划等措施;定期的教学方法研究活动;青年教师有计划的出国进修等措施。经过热能工程学院长期的传帮带,师资培养效果十分显著,中青年教师承担的教学课题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近几年各类别的省部级教学比赛获奖多项,两名教师获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荣誉称号,教学团队的教学成果获山东省第九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显著提升了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教学整体质量。(作者:张浩 牟永念 周守军 )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