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山东交通学院:“三个抓手”赋能“双创”高质量发展
2023-12-25 14:19:00
中国教育报
  3年培育“攀登计划”“登峰计划”活动135项,参加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获全国奖项368项,2022年“应用型高校‘四融五全成长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获第九届山东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近年来,山东交通学院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出赋能人才培育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抓工作机制,促进一体推进
  近日,2023年国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名单公布,山东交通学院获批81个国家项目,较2022年增长35%,还获批244个省级项目。在此之前,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落下帷幕,山东交通学院的3个项目分获全国二等奖、三等奖,刷新了参加此项竞赛的纪录。
  这些都是山东交通学院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成果。抓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落实是学校融合推动“五育”并举的重要途径。而要让创新创业教育在2万余名学生中普及开来,首要发力点就是制度层面改革。
  山东交通学院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全方位制度体系,将“双创”纳入绩效考核、教师职称评聘及学生推优入党等27项制度文件,逐步完善校、院、师、生四级创新创业体系。
  以交通报国意识养成为导向,把交通特色思政全面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近年来,山东交通学院立足交通行业特色,通过政产学研合作,年均建设固定组织、承办高水平赛事的平台20个,培育“聚·交通”引领性高水平“双创”团队25支,年均承办、举办各级各类训练营39期,形成“思想引领、专创融合、分层进阶、面向人人”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抓课程建设,促进专创融合
  在校期间发表3篇SCI论文,申请、授权5项发明专利,获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一连串荣誉背后,是山东交通学院优秀毕业生高珅琦潜心科研的回报,也是学校构建全员“双创”工作体系成效的体现。
  “学校很多‘双创’实践活动、课程都是计算学分的。”山东交通学院团委副书记杨丽娜说,“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最鲜明的特色就是把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育,将专业研究成果、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不仅重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也根据学生特点鼓励学生早进实验室实践,实现创新人才特色培养,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
  制定1620门融入“双创”专业课程质量标准,55个专业开设289门“双创”理论与实践必修课和选修课,学校教师职称评聘须满足“双创”业绩条件,学生毕业须取得“双创”学分。
  在学校鼓励创新的课程模式影响下,青年教师将学生纳入科研团队,带领学生进实验室搞项目、做科研,形成学生“自创”、师生“同创”、产教“领创”的氛围。高珅琦刚入研究生一年级便加入学院实验室参与研发地热再生机组智能联动驾驶系统,与同学在毕业前便发表了文章、申请了专利,从而迈出“双创”第一步。
  抓体系保障,促进平台孵化
  学校工程中心有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大厅,山东交大财务咨询有限公司、法律援助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入驻其中,专门为学生提供培训指导和创业咨询,这就是“亮·交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依托该实践基地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打造全链条创业孵化体系,山东交通学院强化孵化基地在促进师生科研成果、发明专利转化等方面的功能,推动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以创业带动就业,基地年均产值900余万元,带动学生就业280余人。
  “楼盘项目还未动工,通过VR全景应用与3D建模技术就可以预见竣工后小区的全貌和建筑细节。”让这项“黑科技”在这里萌芽的,是山东交通学院2021届毕业生、山东腾威科技有限公司CEO张东磊。
  大一创业,三个月赚得“人生第一桶金”;新公司成立两年半,营业额达到2000万元。张东磊的创意得以“变现”,不仅靠个人努力,还因为得到了学校在创业资金、手续、场地、培训等环节的帮扶。山东交通学院通过打造全环境保障体系,形成机构、场地、人员、经费保障“四到位”,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实战演练,与企业合作共建多层次实训平台、产学研教育实践基地,为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资源支持。凭借出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近年来,共孵化企业170余家,获得国家众创空间等各类荣誉10余项,连续3年共有4人获评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
  “学校将继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发展机遇积极申报、组建创新创业项目和团队,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满足交通强国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学校党委副书记李贞涛表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