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临沂大学—花开吴家楼 语绘青春梦
2024-08-19 12:16:00
琅琊新闻网 
 2024年7月10日至24日,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沂路花开”实践队来到沂水县杨庄镇吴家楼子村开展为期两周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开展以“七彩课堂”为核心的学业辅导,服务的学生覆盖村中幼升小至初升高全学段共50余人次。在活动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还进行了民情调研,感受“沂蒙小棉袄”特色民俗文化,为当地乡村教育、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支教相伴·育人同行
  “一升二的家长来这边”“这是你老师,快叫老师好”“哎呀,太好了,你们这群大学生又来了……”一个平常的夏日下午,吴家楼子村小广场大棚下热烈的气氛打破了往常的寂静。随着支教辅导班招生工作火热进行,“沂路花开”实践队支教的序幕由此展开。
  根据支教班学生不同年级的特殊情况,队员们深知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于是便实行小班教学的授课模式。随着课程的进行,阵阵稚嫩的读书声在村中各处授课地点不断回响,队员们与孩子们渐趋熟悉,在这个小村庄里,也在发生着平常而又特别的支教故事。
  令实践队员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每天的下课时间,低年级的孩子们总会反复询问一些问题“老师,你去什么地方玩过呀?”“老师,初中好玩吗?”“老师,大学好玩吗?”在孩子们的心中,对于外面世界的认识似乎总是与出行、游玩联系在一起,在他们的记忆中也许只有每次外出玩耍时才有机会去看看村庄以外更大更广阔的世界。但这恰恰反映出他们对升学的追求,对未来的向往。
  在一天课间休息时,今年即将三年级升四年级的吴东泽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老师,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去过你们学校,坐了很大的一辆车,车子摇摇晃晃地开了很长的路,在你们学校里面也走了很长时间,去了很多地方,遇到了和你们个子一样高的大哥哥大姐姐,但具体去过哪里我忘记了,我只记得有大大的车和大大的学校……以后我也一定要考上大学!”五年前,首批参与支教班的学生们在课程结束后前往临沂大学进行研学交流,时光荏苒,多年前的经历仍在东泽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年复一年,村中的孩子在不断长大,临大外院的大学生老师们也持续不断地为乡村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有生力量。
  实践队员开展支教服务
  宣讲启智·精神润心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沂蒙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根本在于重新认识乡村价值,充分激发乡村的文化主体性,增强村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为了让新时代青少年和人民群众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中接受红色教育,不断汲取奋进力量,厚植文化自信,“沂路花开”实践队队员们为吴家楼子村的村民及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沂蒙精神”及“两弹一星”精神思政课。宣讲现场,实践队员们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事例,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沂蒙精神不仅是“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生动写照,还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两弹一星”背后的故事,感受科学家们那种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伟大情怀。
  实践队员向村民们开展宣讲
  民俗调研·文化寻根
  吴家楼子村村北是汞丹山,村东是秀珍河,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沂蒙小棉袄”正诞生于山川毓秀间。支教服务之余,为深入了解吴家楼子村的“沂蒙小棉袄文化”,“沂路花开”实践队队员们跟随吴家楼子村党支部书记、“沂蒙小棉袄”品牌创始人吴照京先生的脚步,来到“沂蒙小棉袄民俗文化产业园”开展实地调研,感受沂蒙小棉袄的文化底蕴,体验乡风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漫步非遗展厅,看着眼前一件件新式棉袄,吴书记向实践队员们介绍起小棉袄文化的发展渊源。“沂蒙小棉袄”作为沂蒙地区传统布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诞生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沂水县吴家楼子村,距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革命战争时期,妇女们将一份份鱼水深情缝入一件件衣裳中,将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源源不断地为前线的战士们送去温暖。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沂蒙小棉袄”仅用作家庭自用的保暖衣物,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承载着红色基因的“小棉袄文化”也渐渐被人们所遗忘。直到2013年,吴书记回乡创办“沂蒙手工棉花袄”加工厂,适应时尚潮流款式设计,小棉袄在村中老奶奶、老大娘老一辈手工艺人的手中重新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如今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实施下,“沂蒙小棉袄”成功转型为当地家喻户晓的文化品牌,日渐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特色产业,作为沂蒙山区的文化符号,它不仅是对民俗手工文化的传承创新,更向世界传递出独属中国的指尖温度。
  实践队员调研沂蒙小棉袄
  生活纪实·情深意浓
  随着时间的流逝,队员们与孩子和乡亲们之间越来越熟悉、也越来越亲密。在吴家楼子村,这一年所发生两件大事莫过于“14人参与中考,9人顺利升学”和“翻新村庄小广场及水渠”的喜人成绩,为深切感受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深入了解民生民情,“沂路花开”实践队队员们走进村民家中进行访谈交流,与村民一同话家常、谈发展。
  吴煜婷,是今年村里成功考上高中9名孩子中唯一的一名女生,当队员们家访时,煜婷家中的茶几上早早放上了待客的水果和零食,她的妈妈用最朴实的话语说道:“我和她爸爸都是农民,没有什么文化,平时的工作就是务农,这几年家里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好了,我们也只能给小孩物质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保障,在学习方面还是只能靠她自己。自从前些年大学生来了以后,她每年暑假都参与支教班,她对大学一直是很向往的。”
  照湘叔,今年第一次参与对接村中的支教工作,平日里他不仅细心照顾着实践队员们的生活起居,每每聊起村中的变化时他总是侃侃而谈,言语中充满了骄傲与自豪:“大家很难想象吧,前几年我家门口的路都还是泥土路,下雨天路面就坑坑洼洼的,从村口进都进不来,遇到连续的阴雨天,门口的河水甚至会漫到家里去。”“你们现在看到的小广场也是新建的,去年汇报演出的时候,还是在这一堵墙前面,现在村里男女老少晚饭后都会在这里运动乘凉呢。”
  每天的休息片刻,“幸福之家”(实践队暂住地)的访客们更是络绎不绝,乡亲们或是拎着一袋袋自家田里的桃子李子、捧着一个个又大又甜的西瓜,或是带着一箱箱从镇上买来的干粮零食,总是在默不作声地放下后又快走离开。
  在支教工作结束的前一天,支教班的孩子们为老师们制作了手工品、写下了离别信,家长和乡亲们更是用他们最淳朴的方式表达了对实践队员们的感激之情,他们自发组织,亲手包制了满载心意的饺子。热气腾腾的饺子中所蕴含的深情厚谊,成为了实践队员们心中最温馨、最难忘的记忆之一。
  乡亲们为实践队员制作水饺。
  相逢的意义在于照亮彼此,无论是在随访交谈的过程中,还是在日常教学的点滴瞬间,实践队员们深刻体味到吴家楼子村深厚的乡土人情,更切身感受到了支教的意义、教育的意义,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决心与信念。
  蝉鸣山海,夏令悠长,“乡”约沂蒙,遇“践”青春。“沂路花开”实践队全体队员们在短短14天组织开展了支教、宣讲、文化调研等活动,用热情和汗水在沂蒙大地上书写出绚丽动人的青春篇章。
  未来,队员们将继续发挥“有信仰、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乐奉献”的临大特质,用心感应时代脉搏,用情服务人民群众,用力践行扎根沂蒙土地,擘画美丽乡村的青春誓言。
  实践队员与全体学生合影留念
文/图 通讯员 屠俊茹 陈福坤 李心硕  周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