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明确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将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校,产出一批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科学成果,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和创新发展先进典范。
当下,大湾区内地9市在高等教育上正在“提速加码”,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新的大学、学院建设在快速推进。依据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又一新“高地”。
据统计,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分布着近150所高校、4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下面中国教育在线带您快速了解大湾区高校发展情况:
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市。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9万亿元,占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的80.7%。但城市经济发达的同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却很不平衡,一流高校屈指可数。
2019年广东省共有普通高校154所,占全国2688所的5.73%,而“双一流”建设高校仅5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内地9市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也非常不均衡,其中广州市的高校数量占了大湾区内地9市总量的近2/3。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区域内的高等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良机,大湾区经济实力雄厚也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随着各城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粤港澳三地逐渐加强高等教育交流,高等院校数量以及招生数量逐年递增,大湾区高等教育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以来,包括大学、学院、研究生院、新校区在内,共有24处高等教育建设项目正在推进。
(不完全统计)
从公布信息来看,大湾区内地建设高校中,主要分三种类型:一是自主建设高校,如大湾区大学、深圳师范大学、中山科技大学、佛山城市大学等;
二是和香港、澳门高校合作,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理工大学(佛山)、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
三是和知名高校合作办校,比如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深圳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国际设计学院等。
重点支持建设“大湾区大学”
新建高校中,值得重点关注的是正在建设中的“大湾区大学”,它是由中央政府重点支持,粤港澳三地政府和大学合作创建,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学,将建东莞松山湖和滨海新区两个校区,所有设施和学科都按照一流大学的顶尖水平打造。
据悉,大湾区大学开展本硕博全日制学历教育,2021年动工,预计2023年实现招生,计划至2030年招生规模达到1万人,本科生与研究生规模比例达到1:1左右。
深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特区”
在建的24所高校中,自主建设高校共9所,粤港澳合作办学6所,知名高校合作办学9所。深圳一城新建高校8所,成为其中建校数量最多的城市。
深圳近年来在高等教育上的财政投入年增长20%以上,可谓是“大手笔”。
深圳大学2019年度经费预算达到了50亿,超过中西部大多数985和211,2020年,更是以60.86亿元经费预算在全国地方性高校中排名第一。
而深圳的另一所“最强双非”高校南方科技大学,2017年生均全口径财政拨款支出为37万多元,位居全国第一!是清华的6倍、北大的7倍。
近年,深圳积极引入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中国一流大学在深圳设立校区或研究院,并以此为契机新建了深圳大学城。目前,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深圳研究院、哈工大(深圳)国际设计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等院校正在规划建设中。
而加入深圳的这些高校发展也相当不错,2020年哈工大深圳校区创造了中国高校首次出现校本部高考录取分数低于分校的记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自建立以来,已连续5年成为广东省高考录取分数线最高的名校。
除了引入高校,深圳也在探索自主新建高校,目前已高起点、高标准启动筹建深圳海洋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音乐学院、深圳师范大学等新高校。
相信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深圳将形成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粤港澳合作办学新形式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鼓励三地高校探索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实施更灵活的交换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等。
今年两会期间,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建议深圳在探索办学自主权方面要勇于做“特区”,内地和香港的高等教育要“双向流动”,而深大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筹划在香港设立校区。
近年来,粤港澳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已有许多交流与合作,为高校集群的建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目前,除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经办学并快速发展外,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香港公开大学(肇庆)、香港理工大学(佛山)、香港大学深圳校区、澳门科技大学珠海校区等也正在建设或筹备建设当中。
未来潜力无限 科教产融合
大湾区城市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引进企业,随着现在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大湾区的发展需要更多科研创新,需要引入更多的大学、研究院以发展高端科技产业。
由于地域优势,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类型丰富、互补性强,各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办学机构也颇具规模,这些都促进了中国内地与港澳之间高等教育的交流,进一步推动大湾区打造高等教育“新高地”。
在就业、创业方面,根据2018年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共有57.14万人,粤港澳大湾区成毕业生就业首选地,共接收了39.08万名应届毕业生,占全省已就业毕业生的82.65%。报告还发现,近年来大湾区的毕业生流向比例呈现上升态势,已成为广东省最重要的人才聚集地。
除了就业岗位数量充足,很多新建高校在建校之初就着力打造科教产融合一条龙,融汇创新创业实践、科技企业孵化、投资融资便利、科技成果转化等高新科技创新产业,实现高科技人才培养、吸收良性循环。
目前,大湾区新建高校数量已达二十余所,且目标都是高水平大学,加上广东省原有高校,未来大湾区势将不输京津冀、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新高地”,为考生提供更多选择。
你准备去粤港澳大湾区读书或就业吗?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