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成都锦城学院:以竞赛为翼,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024-05-29 09:32:00
成都锦城学院

  “在锦城没有离开培养人才的活动,教学科研都是为了培养人才。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把锦城的人才培养做到一流。尤其要抓好竞赛的三率(师生参与率、竞赛获奖率、项目利用率),要以竞赛为突破口深化高阶教学、以此达到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

——成都锦城学院创始人、终身校长 邹广严

  2024年3月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发布《2023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成都锦城学院在“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1200余所高校中排名第200位,跻身全国前16%,近五年成绩高居全国700余所新建本科院校前50位,连续三年跻身全国民办本科高校前五强。

  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每年发布一次,包括总榜单、五年榜单、年度榜单和若干子榜单,是国内首个专注高校学科竞赛成果的排行榜。该榜单自2017年发布以来,获得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学科竞赛评价体系之一。

竞赛成就:

全国排名与奖项荣誉

成都锦城学院近五年排名上升详情

  成都锦城学院提倡“以赛促学,学赛结合;以赛促教,教赛相长”,“锦城学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忙项目、忙创新、忙竞赛,在诸多赛事上屡获佳绩。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大赛)中,学生获国奖6项、省奖208项,学校蝉联九届“优秀组织奖”;“挑战杯”“创青春”大赛中,学生获国奖12项(含国家级特等奖1项)、省奖242项,学校捧得“优胜杯”1次;近五年,学生在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国奖430项、省奖4356项;2023年,学校在“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指数”榜单中跻身全国前16%,近五年成绩高居全国700余所新建本科院校前50位,连续三年跻身全国民办本科高校前五强;在“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艺术类竞赛指数”榜单中位列全国前25%。此外,以锦城学院为专利权人的专利共计402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335项,外观设计专利44项。

近年竞赛获奖数统计表

《轨辅神工——钢轨定制铺装廊形精密高效打磨系统》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展示活动中荣获星系级作品(特等奖)

竞赛理念:

以“高阶项目”驱动“深度学习”

  在传统的竞赛观念中,少数“种子选手”的得奖胜出就是竞赛的核心意义。而在锦城学院,参赛获奖只是竞赛之路的“一半”,更重要的“一半”是将竞赛作为一种“项目化的高阶教学”,驱动更多的学生“创造性的深度学习”。

  从“教”的角度来说,竞赛是一种“项目化的高阶教学”。“高”体现在:第一,在知识目标上,竞赛有助于驱动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拓宽知识面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第二,在思维目标上,竞赛项目因其综合性、挑战性、创造性等特征,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创造、批判等高阶思维;第三,在能力目标上,大学竞赛往往都是“真题真做”,能有效锻炼学生多方案、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从“学”的角度来说,竞赛是一个“创造性的深度学习”过程。竞赛充分调动了参与者的主体性、主动性、内驱力。完成竞赛项目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手脑并用、学习、理解、整合、内化、构建、联想、比较、创造、输出的过程——这是典型的“深度学习”的特征。

  同时,竞赛在提高学生的非认知能力,密切师生联系、提振信心等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沟通表达等非认知能力得到了锻炼。在指导竞赛的过程中,老师们不但付出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还付出了“情感劳动”,他们对学生的陪伴、教导、点拨、鼓励、加油,让学生更加“亲其师,信其道”;而学生战胜对手、捧起奖杯的一刻,脸上写满自豪、内心充满自信,更加“爱其校、乐其学”。

“同频共振共鸣”的锦城师生关系

竞赛体验:

学生的收获与成长

  据锦城学院的一项内部研究报告显示:超过95%的学生反馈自己通过竞赛后,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在“竞赛表现与学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竞赛表现优异与考研、留学和职场初薪水平等因素存在较强的正相关。

参赛现场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黄雪颖:“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比赛,我们对AI新技术有浓厚的兴趣,想要去了解它、探索它。我们享受创作的过程,尽管过程很忙碌,但觉得爱好都有了意义,学习也有了目标,内心也有一点小小的期待,最后出来的结果也给了我们回报。非常感谢努力做作品的自己和耐心指导的褚晓川老师。”

  工商管理学院蒲柳朱:“学科竞赛对我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对我的专业学习而言,我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了不断的提升,这是通过单一的课本学习得不到的,通过学科竞赛的方式,我不断突破自己的上限,并对一些知识问题有了自己的理解,整体的知识结构更饱满;对我的考研升学而言,学科竞赛的经历助力我成功上岸,自己从中尝到了深度学习的甜头。”

  智能制造学院郭睿:“2022年暑假,我们每日坚守在高温的实验室中,从设计、组装、调试、改进总共历时两个月时间,终于从零到有,成功完成了我校的第一台龙门式起重机,并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物流设计(起重机)大赛中取得了国家级二等奖的成绩。我想说:竞赛是有趣的,在课堂上所学始终有限,通过参与竞赛,使我进一步养成质疑、批判、辩论和创新创造的思维习惯,大大的提升了我的深度学习和综合能力。”

教育革新:

竞赛与教学的协同效应

  将竞赛与人才培养体系结合起来、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以赛促学,学赛结合;以赛促教,教赛相长”正成为锦城学院教育教学的一种新常态。

  除“三大顶级赛事”(即“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外,学科竞赛名单总量高达近200项,常年入围并参加全国性大学生学科竞赛50余项、省区性大学生学科竞赛140余项。每个专业平均都有几项赛事。如:工商学院把竞赛和课程对应起来,组织学生参加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等比赛,多次捧得全省、全国一等奖;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广告设计等实用设计类专业老师们,把组织学生参加工业设计大赛、数字艺术大赛、广告艺术大赛等比赛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计算机学院则将一些竞赛题目改造成教学资源,引入课堂,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部分竞赛奖状展示

  学校还提倡师生对竞赛项目、作品实行“三反”:一是反馈讨论,听取教师和同伴的意见;二是反复修改、精益求精;三是反思总结,回头看,再提高。这样,竞赛的“另一半”作用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水平都得以提高。

  锦城学院在十九载的办学历程中,不断深化对人才成才规律、教育教学规律、社会需求规律的认识,开创性地提出了高阶教学、深度学习、专业建设“逆向革命”等符合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理念并付诸实施,提倡并大力推进全校学生参与大学生竞赛,经过学校、教师、学生数年的共同探索,已初步验证了“以竞赛为翼,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条路径的必要性与有效性。

  未来,锦城学院还将继续以竞赛为抓手,进一步调整结构、突出重点、提高竞赛的师生参与率、竞赛获奖率、项目利用率,以竞赛为突破口深化高阶教学,以此达到学生深度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成为社会与时代需要的经世致用的创新型人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