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9日,是成都锦城学院建校十九周年校庆日。
十九年来,锦城学院守正创新,办学成绩斐然,形成了“进口旺、出口畅、社会评价好、综合声誉高”的良好局面。在四川同类院校中最早进入省内“二本”和“一本”招生,录取分数线稳居全省民办高校第一,超过部分公办高校。
在教育部“学信网高校满意度调查”中,锦城学院连续13年位居四川省本科高校前列;在第三方评价排行榜中,锦城学院常年位列同类高校“西部第一”;在中国高教学会发布的2023年“普通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排行榜”中,锦城学院跻身全国本科高校前16%,近五年成绩高居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前50位。
在办学不长的时间里,锦城学院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从建校伊始就清晰明确地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定位,始终把“办学生受益最大化的教育”作为矢志不移的追求,不断深化对人才成才规律、教育教学规律、社会需求规律的认识,立足本土、借鉴世界先进经验,开创性地提出并实施高阶教学、深度学习、非认知能力培育、情感劳动的“四大理论”及其实施框架,实现了人才培养水平的极大飞跃。
独具特色的“锦城教育学”
锦城学院在十九载的教育实践与摸索中,逐渐地将世界教育理论前沿与锦城优良办学传统结合起来,提出了锦城教育的“四大框架”,助力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水平育人。
高阶教学理论及实施框架:
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能力
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必须首先依靠一流教学、一流课程和一流课堂。锦城学院创新了“一基两轴,三阶递进”的高阶教学框架,用以全面指导教学活动。“一基”即以知识为基础;“两轴”指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为两轴;“三阶”指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实现由低阶、中阶再到高阶循序渐进的提升。通过锦城的高阶教学,学生既能把知识学懂、学通、学透,又能发展形成批判、创新等高阶思维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能力。
深度学习理论及实施框架:
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升深度学习力
锦城学院正在掀起以深度学习、强度学习、科学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革命”。这里有良好的校风学风、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教师的高阶教学作为学生深度学习的引导和支撑。同时,学校的教育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内驱力,通过深度学习,帮助学生成为卓有成效的学习者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非认知能力培育理论及实施框架:
显隐结合、熏陶训育,练就21世纪人才核心竞争力
如同鸟有双翼、舟有双楫,人的能力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认知能力”,即智力;另一种是“非认知能力”,主要包括社会情感能力和行动力。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机构提出:非认知能力在个体发展、职场竞争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锦城教育坚持“非认知能力与认知能力培育并举”,让长期被忽视的“非认知能力培育”登上大雅之堂。 “非认知能力培育框架”通过环境熏陶、习惯养成等隐性化措施以及系列非认知课程、非认知工作坊、社团活动等显性化途径,重点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合作包容、组织领导、反思自制、责任态度、好奇创新的“六大非认知能力”。给学生插上一对协调有力的翅膀(认知与非认知能力),从而飞得更高、更远。
情感劳动理论及实施框架:
教师“重教爱生”,帮助学生成为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阳光青年
教育是富含情感的活动,情感劳动是教师继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之后的“第三种劳动”。锦城学院的情感劳动理论及其实施框架以教育之爱为基础,促使每一位教职员工将师者的仁爱之心外化为得体合宜的言行举止,不仅给学生以足够的爱和尊重,同样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锦城教师的“重教爱生”与锦城学子的“尊师乐学”共同构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校园氛围。在这里,学生将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阳光青年!
敢为人先的“锦城实践”
旗帜鲜明地办应用型大学
定位早,定位稳,一以贯之,特色鲜明
自2005年建校以来,锦城学院就明确了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经世致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秉承“做人第一,能力至上”的育人理念,培养学生会做人,能做事;形成了以“三大教育”“四大计划”“五个课堂”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拥有一支优秀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许多教师都有行业经历和业绩,懂行业前沿,既在讲台上讲得好,又在实战中做得好;学校还得到了800余家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作育人,在人才培养、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育办教育
开展专业建设的“逆向革命”
锦城教育致力于让学生的才能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包括当前和未来的需要)。创造性地进行了三轮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摸清了数千个岗位(包括未来新兴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需求。在此基础上,将传统的“学科→专业→专业方向→就业”的专业设置方式变为“就业岗位(群)→专业方向→专业→学科或跨学科”的专业设置,并由此确定相应的课程体系,这一关键性的教育创新,被高等教育界同行称为“专业和课程设置的逆向革命”,使得锦城的人才培养更加精准地对接了社会需求并紧跟时代前沿。
办大学就是办氛围
锦城不仅有大楼、大师,更有大好风气
学校将“大师、大楼、大好风气”作为办学的三根支柱,不仅建有气势恢宏的大楼、先进的图书馆、实验室,云集了众多学术精英和业界佼佼者,同时致力于一流的学风、校风建设,形成了沉静、严谨、自由探索、积极向上、互助合作、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双证培养”
塑造学生更强的职业竞争力
自2005年建校之初起,即推行“双证培养”,在学历教育中嵌入含金量较高的非学历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的同时获得有助于职业发展的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ACCA、CPA、CMA、USCPA、CFA,以及BIM建模师、金融分析师、国际物流师等),毕业生非学历教育证书(包括职业资格证和技能培训证)的人均持证数超过3本,更充分的准备,塑造更强的职业竞争力。
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把农场劳动教育列为必修课
把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基因代代相传
2006年起,学校开展2个学分、覆盖全体学生的农场劳动必修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我校劳动教育被誉为“最难忘的课程”,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四川省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重点项目”,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CHINA DAILY》《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四川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我校农场劳动。
“做人第一”中华传统文化熏陶训育
在“明明德”的大学之道中坚定文化自信
自2005年建校起,学校就把明德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促进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明德必修课程、百家经典选读、系列文化活动、环境文化熏育”四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明明德”的大学之道中汲取文化营养,提升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学生中先后涌现出“全国三好学生”“四川见义勇为大学生”“北京榜样”“遂宁好人”等优秀典型。
创业教育起步早、全覆盖、“课赛创”三位一体
让创业素养成为每一位学生的“标配”
2006年起,学校把创业教育作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形成了“必修课+双创大赛+模拟公司”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学校创业教育课程荣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奖”“四川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四川省首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学校入选“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锦城校友创业率近3%,已涌现出1900多位创业校友、2100余家校友企业,他们从就业岗位的竞争者变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
创新教育学的“长板培养”
让每位学生拥有舞台,发现亮点,收获掌声
2013年,学校创造性地提出“长板原理”的教育理念:一个人在德智体美劳等基本素养合格的情况下,他的成功取决于他所具有的最长的那块“板”。学校和教师的重要任务,是要激发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现、发展和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生的长板更长、亮点更亮,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锦城课堂大于天
“课程与课堂设计”促进师生“同频共振共鸣”
锦城学院强调,教育质量的核心在课堂,而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在于“两课设计”。2015年,学校提出“两课设计”理念,即“课程与课堂设计”。通过强化“设计”龙头地位,科学区分“课程”与“课堂”设计方案,创新制定设计的内容、方法与评价路径,为学生提供有温度、有深度、有浓度、有梯度的课程和课堂,实现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翻转课堂、慕课、智慧教室、混合教学
走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变革的前列
学校紧跟世界教育变革潮流,在线教学起步早、覆盖广,师生适应度高。早在2012年起就学习“可汗学院”经验,以“微课”方式启动在线教学;2014年以来大力推行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并实现对全部课程、全体师生的“全覆盖”;“慕课”兴起后,又积极推广“慕课”,自主建设21门慕课全面上线国内主流慕课平台,获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强大的数字化、智能化教学能力,在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优质、立体的课程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字化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院士领衔,做“未来教育”的探索者
助你成为“最先朝气蓬勃地投入新生活”的时代新人
锦城学院坚持面向未来办教育,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转型。2016年,学校启动“未来教育”战略,追踪新技术革命前沿,走在教育变革前列。包括:建设未来型学科——着力建设智慧工科、技术文科、数字商科、多维艺科,实现文工融合、理工渗透、工管交叉、工艺联合;开设未来型专业——近年来先后设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互联网金融等新兴前沿专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聘请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双院士”陈世卿担任院长,大力发展“人工智能+X”全专业方向班,突出AI一流人才培养;加强硬件赋能——学校拥有智能科技与5G应用创新实验室、量子通信实验平台、大数据实验实训中心、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中心、云财会智慧实验中心、现代金融实训中心、融媒体实验室、4K超高清演播室等新技术实验实训中心80余个,新建“智慧教室”106间。学在锦城,学生将成为具备新思维、掌握新科技、服务新产业、胜任新岗位,“最先朝气蓬勃地投入新生活”的时代新人!
成果初显的“锦城果实”
在锦城教育的加持下,锦城学子广受社会认可与用人单位欢迎。锦城校友事业发展与就读期间的专业匹配度达70%,超50%的锦城校友在本领域实现了行业突破。锦城校友已遍布全国及美、英、法、德、日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了智能制造、IT技术、电子通信、人工智能、科技研发、土木工程、建筑设计、工商管理、财务会计、金融服务、文化艺术、教育传媒、创新创业等100多个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锦城学院近7.5万名校友中已涌现出:200多位银行行长、5500多位党政军界干部、8000多位文化传媒工作者、1万多位工程师、1万多位职业经理人及企业高管,此外还有1900多位创业校友创建了2100多家校友企业、为社会提供了3万多个就业岗位、年产值超200亿元。
锦城校友终身学习能力持续提升,研究生校友过万人,博士超百人。他们进入诸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内外名校深造,造就了“就读锦城,锦绣前程”的响亮口碑。
三方调查显示,“锦城”校友对学校的满意度高达97.4%。
锦城校友们的成长和发展取得了高质量和高突破,他们正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为人类的美好生活和社会进步创造着独特的价值和贡献,也由此,印证着锦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