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在企业进行实习
成都东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东软出资举办的一所民办普通高等院校。2021年,成都东软学院顺利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成为四川省第一所通过该项评估的民办高校。
近日,我们开设“东软风采录”系列报道,对话学校的优秀师生,介绍学校的“王牌学院”,全面认识学校的专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今天,我们将对话成都东软学院2021级优秀学生陈丽。
越努力越幸运,竞赛学业双丰收
2021年的秋天,怀着对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兴趣,陈丽踏入了成都东软学院。和许多大一新生刚入学的“迷茫”相比,陈丽早早就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成为一名计算机技术“高手”。为此,陈丽坚定的加入了学校的计算机算法ACM实验室。
陈丽和队友一起参加第十六届四川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ACM/ICPC是一项展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年度竞赛,被冠以“计算机界的奥林匹克竞赛”的尊称。成都东软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十分重视ACM培训工作,其ACM-ICPC实训创新基地成立于2007年,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编写程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年组织和支持学生参加计算机领域的各类竞赛活动。在ACM实验室,陈丽接触到了非常多的竞赛资源和平台,但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挑战与难题。也是在这里,“越努力越幸运”成为了指引陈丽前行的一盏明灯。
在ACM实验室,每年都至少有4到5个比赛项目需要准备,除了赛时的突击训练,更多的是平日的积累与训练。陈丽除了按时完成学业上的各类课程和作业,其余时间都基本会泡在实验室之中,“大一的时候,基本每天都要在实验室待4个多小时,大二大三花的时间就更多。”陈丽谈到,在实验室的时光并不枯燥,“自己只是一直抱着积极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去迎接每一个挑战。”而到了参加比赛的时候,多天连轴转和熬夜研究更是“家常便饭”,但陈丽没有退缩,而是认真面对,迎难而上。她相信,通过持续的学习与实践,能够不断提升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陈丽所获部分奖章
通过一个个竞赛,陈丽的计算机技术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她总结道:“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环境中,我磨砺了自己的编程技能,深入学习了算法知识,还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高效沟通与问题解决的能力。”目前,陈丽获得了包括全国大学生算法设计与编程挑战赛一等奖、大学生算法竞赛二等奖、首届Bio-OS开源开放大赛论文复现赛优胜奖、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国赛二等奖在内的10个国家级奖项,此外还有近20个省级、校级奖项。
而除了在竞赛上取得耀眼战果,陈丽的学业成绩也十分优秀。入学三年来,她每年的加权平均成绩都在90分以上,稳居专业前三,而且还在不断进步。“这份成绩不仅是对我课程学习的肯定,更是我努力与坚持的回报。”
“秘诀”分享:潜心学习,坚信“实践出真知”
目前,陈丽正处在大四的实习阶段,谈到未来,陈丽希望通过这段宝贵的经历来继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并积累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我计划在完成学业后,正式步入职场发展。为了这个目标,我正在积极准备,不仅通过实习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在业余时间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确保自己在知识和技能上都能达到职场的要求。”
陈丽和队友参加蓝桥杯全国总决赛现场
即将毕业的她,也向学弟学妹们谈到了学习竞赛的方法和“秘诀”。陈丽表示,需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在学习项目的过程中,要始终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堂上,我全神贯注地学习理论知识,为日后的实践打下坚实基础;而课后,我则利用空余时间在网上搜寻各类学习资料,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我的理论知识。”陈丽谈到,同时要积极参与项目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提升自己。“每一次参与比赛和项目的机会,都要倍加珍惜,全力以赴,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二是在参与比赛、项目过程中,要学会利用好方法。“在比赛和项目期间,我时常会遭遇困难与挑战,但我深知这是成长的一部分。”陈丽讲到了自己的诀窍,“在比赛期间,面对难题,我会选择先完成其他相对简单的题目,以最大化利用比赛时间,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题目。比赛结束后,我会仔细研读题解,反思自己的问题所在,查漏补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同样坚持不懈,与同学们共同探讨,最终确保项目按时交付。”
陈丽还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多参与比赛和活动,实践出真知,“这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还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其次要注重平时积累,“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经验,都需要在平时不断积累。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参加比赛时从容不迫,得心应手。”最后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参加竞赛来提升自己的编程思维能力。”最后,陈丽补充道,“再好的方法和技巧,都离不开潜心的学习和训练,这需要不懈地坚持与毅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