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郭端宇)“少小读诗懂戍边,老大离家忆童心。江南烟雨添新梦,塞北风沙筑此情。”
这是杭州市下沙中学数学老师朱云峰创作的诗歌。也许人会好奇,为何一名生于江南水乡的数学教师会创作一首边塞诗?这是因为,他现在还有着另一个身份——援青教师。
半年前,朱云峰与杭州的张旭、陈兰波两位老师,来到了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一中,开启了为期一年半的支教生涯。三位老师共同任教学初一七班,朱云峰担任班主任。
记者联系上朱老师时,他刚刚带领学生们完成包干区的扫雪工作。“德令哈一中比杭州的中学面积大得多,学校清洁是班级以包干区的方式承包的。”朱老师说,德令哈一中与杭州初中有很大的差异,这不仅体现在校园生活上,更体现在了课堂与教学中。
通过观察学生们在数学课上的表现,他发现这里的学生数学基础与数学思维与浙江的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差距。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解题技巧成了朱老师教学日常的大部分。到了周末,朱老师还会抽出时间来给基础薄弱的学生补习。“青海这边的教育是一种‘原生态’的教育,假期几乎没有补课的学生。去年暑假,我们班上49个孩子只有3人去西宁补过课。”这种纯粹的教育环境让朱老师很是赞赏。
半年的支教时光,朱老师不仅仅给学生们传授数学知识,更注重学生身心方面的塑造与培养。“这里的孩子比较淳朴,但是也比较内敛。”朱老师提到,省委组织部领导曾经来到班级进行慰问,学生们表现得比较拘谨,与领导交谈问候时声音也比较轻。“我在班上与孩子们说了这个情况,并且鼓励大家大胆地交流,勇敢地表现自己。”
当领导们再次来到班级时,同学们都愿意大方地向领导们问候并交流。朱老师认为,孩子们的眼界开拓了,与人沟通交往时就不会再束手束脚了。为了增长孩子们的见识,他还组织同学参加毅行活动。这让连春秋游都没有经历过的同学们来了一次别样体验。
工作之外,朱老师峰展现出的是热爱运动与诗词的一面。他自豪地说:“我是唯一一个每天坚持陪学生晨跑的班主任。”而创作诗词更是他的钟爱。两个月前,由中共青海省委组织部主办的《援青动态》刊登了他的两首诗篇《出塞》《离家有感》;《诗歌鉴赏》也选登了他创作的《己亥中秋文》与《鹧鸪天·乙亥中秋吟》两首诗词。
“虽然我是个数学老师,但我对文史这方面很感兴趣。”朱老师自谦地说,自己写诗只是“业余爱好”,只要有时间、有灵感,他都会随手将自己的心得写成诗篇。比如《己亥中秋文》与《鹧鸪天·乙亥中秋吟》这两首诗正是在中秋佳节诞生的的。“我恰好参加了组织部的中秋节活动,就把所见所闻写成了诗。”朱老师认为,写作最重要的是还原真实,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
在朱老师眼中,支教虽然辛苦,但是乐在其中。“本来前几年的援疆支教我就报名了,然而数学教师的名额已满,我没能去成。”朱老师至今还为此感到遗憾。“我认为支教是一种宝贵的人生体验,人生短暂,总得经历一下。”朱老师坦率地说。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