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叶晨曦 通讯员 杨秀中 李娟)思政教育不仅在课堂里,更在与国家同向同行的实践里。
疫情是命令,也是一次大考,检验着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从学校第一时间启动疫情防控到各党总(直)支迅速行动,从深化“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到开展好“和山立志”活动,从云端课堂到志愿服务,浙外以家国情怀教育为引擎,思政不下线、关爱不断线,为战“疫”汇聚起浙外力量,也让浙外学子在这段特殊的经历中收获成长。
聚焦思想引领 夯实思政教育的“深度”
要想让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强起来”,得先把思政宣传思想工作体系“建起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疫情期间,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精准谋划,2月19日,印发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宣传思想工作方案》,形成协同联动,综合立体、多元高效的思想宣传工作机制。这与后来教育部党组印发的《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精神不谋而合,为浙外做好思政教育提供了行动蓝本。
“灾难是最深刻的课堂,灾难中涌现出的医者仁心、革命精神、大爱情怀等是最鲜活的教材。学校的思政教育在提升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更要充分运用疫情防控中的思政元素,教育和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增强爱国心,立下强国志,实践报国行。”校党委书记宣勇说道。
那么,思政教育在非常时期,如何做到有“深度”?
对标教育部文件精神和学校宣传思想工作方案,学校各门思政课在思想教育内容上力求突出“三个聚焦”——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聚焦全国各地各部门、各行各业一线防控疫情的生动实践,聚焦师生关心关切的政策解读、健康教育。马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以“疫”为“材”,融“疫”到“材”,力求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性、感染力和实效性。
西语学院19西班牙语班的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思政课的“如盐入味”。3月2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云端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畅谈思考与感悟。任课老师、马院尹铁教授通过武昌起义、武汉保卫战、武汉荆江抗洪等历史事件,讲述了许多疫情一线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家国大爱。同时,尹教授引导学生从近代中国的瘟疫灾害,联系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全面分析政府、社会、个人在灾难救治中的作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像这种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丰富内涵的思政课,在浙外已蔚然成风。在第一课堂,笃志润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让立德树人花开课堂;在第二课堂,立心铸魂,加强爱国主义阐释,学思悟践青年习近平优秀品格,推进“青年学习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与校训精神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和山立志、筑梦未来;在第三课堂,深入开展“八八战略”“红船精神”“两山理论”“浙江精神”的专业实践,为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
聚焦协同创新 提升思政教育的“温度”
有温度的教育才会有灵魂。
“儿行千里母担忧,学院里的老师们和你的家人惦念你的心情一样,盼着你们成长,也希望你们一切安全顺意……”3月4日,远在大洋彼岸的教育学院2018级英汉班周涵同学,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来信——《写给大洋彼岸的你们》。读完信后,周涵心头一暖。“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学校真用心,真庆幸自己是浙外人。”
这是学校疫情期间,加强学生教育管理,给学生送关爱的一项具体举措,句句真心,字字真情。
目前,浙外有27名学生在美国交流学习。如何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思政教育不下线,是一道急需解答的难题。
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党委及时作出部署,要求学生所在学院在工作过程中,要发挥浙外学生思政工作的优势,让人文关怀靠前,对不同情况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关怀。
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教育学院学生工作队伍进行了细致的排摸工作,还组建了一个关心在美师生联络小组,动态关注在美师生情况,了解师生的实际诉求和现实困难,及时给予安全防控措施指导。
3月6日,学校给在美交流师生寄送口罩等防控物资,同时与美方合作学校加强沟通,为在美学生的下一步学习生活做好预案。在美随班班主任邵艳红老师及时将这一信息告诉了学生家长,家长们纷纷在群里为浙外的做法点赞,学生王宁馨的妈妈留言说:真的被浙外暖到了!谢谢学校对孩子们的关心!
这,只是浙外思政教育关怀的“组合拳”的一个缩影。
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学校上下协同创新,全面检测浙外治理体系和能力,着力提升思政教育的“温度”。
在新学期第一课上,书记校长走进课堂和师生对话交流,关心一线师生,加强学校领导、教师、青年学子的联系,形成育人合力,共同为青年学子成长成才赋能。
在专业课堂上,教师们“大开脑洞”,以战“疫”为切口,除了教给学生理论,更要传达一种家国情怀,让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
比如,英文学院注重共情教育,通过适当的启发激起学生的内在价值和情感共鸣。中文学院、经管学院坚持课堂内外联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科学精神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电商学院、科技学院通过课程内容和时事热点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艺术学院鼓励师生以抗击疫情为题材进行创作教学,激发了师生爱国情。应外学院从词汇表达、事件报道、人物故事、媒介素养等角度切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科学精神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体育部进行生命健康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学业和健康一起抓……
在党建工作阵地,学校发展党员工作不止步,对学生关心关怀不停步。组织部将疫情时期作为考察发展对象的重要窗口,全面了解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在疫情期间的表现,从中发现奉献精神好、担当意识强的,作为入党考察的重要参考。
宣传部统筹推进学校相关文件的落实,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注重抓好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一大批优秀思政课程典型案例、防疫抗疫的“浙外故事”先后推出,直抵师生心底,很好地起到了“内聚人心、外塑形象”作用。
在心理健康守护一线,学工部组织工作人员,日夜奋战在疫情心理支持热线,沉着冷静,详细解答师生疑问,让师生吃下“定心丸”。
……
虚功实做、久久为功。浙外始终把师生放在心上,做有温度的思政教育。学校在共情上下功夫,涵养师生的家国情怀,强化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在弘文上下功夫,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营造出多元、高雅、现代的校园文化;在力行上下功夫,将人文关怀与从严要求相结合,切实提升师生获得感。
如今“老师爱学生爱学术,学生爱学习爱学校”在浙外蔚然成风。
聚焦使命担当 增强思政教育的“厚度”
“在全民同心抗疫的时候,我也想为这次疫情贡献自己的小小力量”,东语学院袁莹玉同学说。疫情初期,她利用自己日语专业的知识,翻译了日本厚生劳动省官网、日本NHK官网、日本航空、全日空航空公司官网等网站的基本航班信息、对医疗物资出口的文件要求、对出口物资的限制和规定等等材料,为中日两国防疫信息互通提供专业支持。
袁莹玉并不是个例。
在这场疫情大考面前,浙外上下团结一心,勇担责任,为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校聚焦使命担当,将思政工作与师生的精神塑造相融合,增强思政教育的“厚度”。
战“疫”场上,看到了全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自觉自愿捐款,全力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看到了学校始终抓牢党建工作,支部生活不下线,党员行动不断线;看到了浙外教师积极申报应急科研专项、撰写科研成果要报、提交各类政策建议、开展国外舆情分析,坚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看到了浙外党员师生利用专业所长,创作、录制歌曲《为了相见在春天》《最实在的新年礼物》等,用音乐凝聚力量; 看到了浙外承办的孔子学院党员教师积极组织外国师生及当地民众,用自己的方式支持中国,为武汉加油,为中国祈福……
战“疫”期间,学校将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转化为思政教育鲜活课堂,引导青年学子与时代同频共振。
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看到了全校团员青年,在校团委的组织下,积极投身于“大爱中国 团结防疫”网上主题团日活动;看到了116名浙外学子投身各种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展现浙外学子风采;看到了浙外网络翻译志愿者青年突击队主动出击,提供多语种翻译服务;看到了浙外学子纷纷结合专业特色,用笔书写心底的祈愿,用纸寄托心头的祝福……
初心永不忘,使命担肩上。浙外历来重视师生价值观塑造、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将家国情怀课书写得刚劲有力。学校扎实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党员践初心、担使命;深入推进“三地”建设,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进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宏伟征程中充分体现浙外担当、作出浙外贡献、彰显浙外力量;持续深化“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开展好“和山立志”活动,为学生成长成才赋能,书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有深度、有温度、有厚度,面对疫情大考,浙外思政不下线,关爱不断线,让家国情怀深深地扎根在师生心中,力争向党和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