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陈昊昱 通讯员 林晓莹)过去,由于食用不新鲜鱼肉而导致食物中毒的案例屡见不鲜,大多就是因为鱼肉贮藏过久导致的组氨超标。如今,“低组胺冷冻海水鱼片的加工方法”,能在不大于15℃的加工环境中,在15分钟内对原料鱼进行去头、去鳍、剖肚去内脏,并得到粗加工原料鱼。而这场“科技创新”的背后,凝聚着一个团队的集体智慧。
今天上午,在浙江工商大学教工路校区2号实验楼,以这个团队的负责人命名的“戴志远劳模创新工作室”揭牌成立。多年来,戴志远带领研究人员把科技创新引入水产品加工,实现水产品加工产业发展革新,早在2005年就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组胺超标一直是制约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一大“毒瘤”。作为一种富含毒性的生物胺,在人体内大量聚集将诱发一系列过敏、中毒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戴志远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和他的研发团队在2005年就研发出低组胺冷冻海水鱼片的加工方法,他说,这个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脱氢乙酸钠和柠檬酸钠均为常规食品级添加剂,安全无公害、来源广、价格便宜,易于推广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低组胺冷冻海水鱼片的加工方法”还获得首届浙江省专利奖金奖,并在舟山金园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舟山市海洲水产有限公司、浙江兴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黄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洋世家股份有限公司多家水产品加工单位进行推广应用。
海洋中上层鱼类的船上保鲜方法、南极磷虾肉营养基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利用两种质构指标共同判定金枪鱼鱼肉鲜度的方法、秘鲁鱿鱼条的加工方法等一个个“金牌”专利都出自戴志远的团队。
戴志远说,如今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让他无比光荣,他也将以此作为新的起点,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并通过“传、帮、带”把劳模精神传承下去。
“戴志远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实践为从事研究海洋食品精加工技术的科研人员搭建一个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阵地和发挥作用,这同时也是个展示潜能的平台,能不断提高劳模和相关技术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省的海洋食品的附加值。”浙江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军说,戴志远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浙江工商大学的一张金名片,如果能够到这个团队里学习是非常难得和幸运,他希望戴志远的劳模精神无论是学科团队的建设上还是师生的教育培养上都能得到从传承和发展。
据悉,戴志远劳模创新工作室将依托浙江工商大学海洋食品研究院开展水产品加工与贮藏、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以及水产品营养和功能食品等方向研究,现有“国家海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杭州)”“浙江省渔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水产加工产业创新团队”“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海洋食品工程中心杭州分中心”等5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研究成果先后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和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等10余项。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