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陈胜伟)2015年,他进入了浙江农林大学求学,本科一直潜心读书;2019年,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他立志探索求知、专心学术科研,三年时间累计发表SCI论文十余篇,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七篇(其中一二区TOP期刊三篇,影响因子10.5一篇,ESI高被引两篇);曾先后两次获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和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获得校级和省级优秀毕业研究生荣誉称号。他就是浙江农林大学光机电工程学院光学工程专业研192班学生武港洲。近日,他考取了东南大学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即将奔赴远方继续自己的科研梦。
大学平凡生活,暗埋学术种子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每个人所要做的就是沿着脚下的路坚定地走下去,惊喜总会在转角间出现。”谈起踏上学术之路的原因,武港洲说,除了想提升自己的学历和增长知识,更是为了证明自己,只要自己努力前行,希望肯定就在前方。
本科阶段就读于浙江农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武港洲,进入大学后没了家人的督促,有些松懈,成绩不突出,工作不争先,就这样平平淡淡地度过了大学的前三年,就连他自己也觉得索然无味。转眼来到大四,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开始为就业奔走、为考研早出晚归时,无所事事的他猛然惊醒,决定再努力一次,再奋斗一回。于是,他选择了考研。好在基础还比较扎实,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和冲刺,他考取了本校光学工程专业的研究生。
谈到自己的学术启航,武港洲认为自己非常幸运,因为他遇到了两位优秀且负责的导师——戴朝卿老师和王悦悦老师。进入研究阶段后,由于他从事科研的基础并不好,所以查找文献和外文阅读对他来说是两大难题。但是,通过两位导师的悉心指导,他很快熟练掌握了尽快入门、开启科研之路的方法:每天精读2-3篇文献、每周定时参加组会学习探讨。
2个月后,他就对所研究的领域有了一个较为具体的了解,这为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两位导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抱负。在导师的影响下,武港洲在研一的时候就为考博深造埋下了种子。
初尝科研甜味,寻味“光电”融合
武港洲的第一个研究课题,是“分数阶情况下光孤子的不稳定能否被抑制”。简单地说,就是目前光纤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虽然损耗少、比较稳定,但是依然存在损耗和不稳定的情况,他所要研究的就是尽可能降低损耗、确保稳定。这是一个非常新颖的概念,研究的人不多,可参考文献少,因此,这也让他这个刚接触科研的“小白”有了畏难情绪。
细心的导师察觉到了武港洲的心路变化,不仅帮助他查阅文献资料,还时刻关注他的研究进展,经常与他探讨遇到的问题,这也增强了他的信心和决心。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也开始尝试给相关领域的专家发邮件,进行学术探讨。
经过近1个月的时间,他终于基本厘清了概念和思路。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他所做的研究需要对结果进行细致地分析,而这需要进行大量的公式推导,面对枯燥繁琐的数学公式,武港洲渐渐失去了兴趣。此时,戴老师以自身的求学经历来鼓励了他,以自己的科研经历启发了他:耐得住寂寞才能有所成果。
从那以后,武港洲与几位同学一起,开始了每天早七晚十的科研生活,枯燥、复杂的公式渐渐变得生动简约起来,他也尝到了公式推导的“趣味”。本科学习电子信息工程的他,由于电子信息相关知识学习得扎实,如编程、光电知识体系等,为其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工作打下了不错的基础,他也对“光电”体系、“光电”融合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更深的体会。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武港洲来说,论文写作叫他犯了难。但经过两位导师从行文逻辑到用词、语法的多轮悉心指导和修改,他在大半个学期的努力付出后,终于迎来了第一篇SCI收录论文的发表。这篇发表在《光学》(《Optik》)上的文章使用三种计算方法研究了分数阶光孤子的传播过程。当收到论文录用通知邮件的那一刻,收获的喜悦让他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的,他开始尝到了科研的“甜味”。
走上科研之路,立志学术登峰
有了第一篇文章发表的成功经验,武港洲第二篇文章——变系数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非自治孤子,也很快见刊。
但是在第三个课题的研究中,一个复杂公式的推导,数周都没有任何进展,武港洲以往树立的信心渐渐损去,开始苦恼。但在一次与同学的交流中,同学一句“大道至简,或许我们不用从那么复杂的角度去推理”,犹如醍醐灌顶。复杂的计算公式最终竟然被他用初中的完全平方公式解释通了,研究也得以顺利开展。最终,这项工作以《非均匀光纤中特殊分数阶孤子与孤子分子的传播与相互作用》为题,在影响因子10.5的学术期刊《高等研究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上发表。
自此之后,他更加注重交流沟通,在与其他课题组同学的交流中,常常能得到一些新奇的想法,并从自身的角度萌生新的想法、思路,良好的交流习惯营造了良好的科研学习氛围,让他与“科研圈”中朋友们的关系更加紧密,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科研带来的压力。在交流之余,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总结经验教训,每完成一个课题,导师都会要求他对研究工作做总结,对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记录,而这些笔记都成了他科研道路上宝贵的财富,厚积将铸就他的薄发。
“大量的文献阅读对科研开展大有裨益,文献提供了大量的方法和前沿知识,但是长时间阅读某一领域的文献容易将思维禁锢在一个体系,不利于发散和创新。因此,在课外还要阅读其他类目的书籍,这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发散自己思维的补充。” 武港洲说,文学名著,诗词歌赋,小说杂志都在他的涉猎范围之内,每一本书都能提升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提高自己的学识积累。
在面临枯燥繁重的科研任务时,树立更加远大的目标必不可少。在研究生期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之后,他逐渐对科研道路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和自信,并主动参加了各种学术会议,多次在学术会议上做出学术报告。随着科研成果的不断激励,在导师的鼓励下,最终,他萌生了继续深造的想法,并考取了东南大学的博士,他坚信自己会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下去,去创造更优异的成绩。
“人生最重要的是定力。坚持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负自己,莫错流光。”这是武港洲对自己的未来寄语,“享受生活中每一件小事情,因为有一天回首从前,会发现这些都是成就更好的自己的养料。”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