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学校长张江英寄语高三毕业生:志向拿云 未来可期
2022-05-26 17:25: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徐剑锋)5月26日下午,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学举行2022届高三学生毕业典礼,校长张江英以题“志向拿云 未来可期”深情寄语毕业生。
  在近3000字的寄语中,张校长围绕两个大的关键词展开,其一是“提早觉醒”,其二是“通过仪式”。她认为,伴随高中三年的疫情,让即将毕业的高三学子提早觉醒,在认识自己的同时认识了社会和世界,而觉醒的时期和频次也有逻辑递进关系,即她总结的“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每次觉醒都是一次难得的成长。
  在张校长看来,对于高三学子而言,毕业典礼就是最为典型的“通过仪式”,即便因为疫情,七中“亏欠”大家很多,但七中把能给的最好的东西都给了这届毕业生。张校长说,她相信七中全体高三学生会经过分离、过渡而在可期的未来再度统合。“七中将目送你们山一程、水一程,记取你的青春,收藏你的过往。”
  特别是在毕业致辞的最后,张校长按照惯例送上了她对毕业生的祝福和期许。她巧妙地引用了在2003年上映的希腊喜剧电影《香料帝国》里的经典台词:“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看地图的人和看镜子的人,看地图的人将要远行,而看镜子的人将要回家。”
  张校长以此来表达了预祝高三毕业生远走闯荡梦想,同时希望毕业生不忘回头看看惦念大家的母校七中,常回家看看。
  张校长的毕业寄语中还有哪些经典话语和点燃泪点的回忆?一起来看致辞全文——
志向拿云 未来可期
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学校长张江英
  高中三年,疫情三年。这三年,我们一起经历了太多的临时决定,太多的马上执行,太多的特事特办;一起面临了太多的严峻时刻,太多的勇敢尝试,太多的不安等待。如果说青春就是要有激情和汗水,忧伤和遗憾;青春就是要有成功和喜悦,挫败和不甘;青春就是要有成长和收获,磨难和考验。那我们这一届学生,堪称年华不虚,青春完满。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到:“每个人都有个觉醒期,觉醒的早晚决定了人生的高度。”用这个标准来看待我们这届高三,集体觉醒的催化剂中多了疫情防控的压力渗透,自我意识的提前介入和自我管理的高频场景。我们的人生高度会因为这次疫情下集体觉醒的提早到来而再上台阶。
  疫情防控成了我们这三年的不间断的任务。从武汉疫情给我们的冲击和压迫感,到线上授课给我们的考验和新鲜感;从封闭隔离给我们带来的不便和脆弱感,到零星扩散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愤怒感;从集体注射疫苗给我们的保障和安全感,到全员核酸给我们的保护和信任感;从疫情高峰带给我们的紧张和危机感,到病例清零带给我们的成就和荣誉感。我们身经百战,百感交集。这促成了我们觉醒期的提早到来。
  自我意识成了我们这三年不可逆的指向。疫情的管控节奏让我们思考自身与内心的关系,疫情的传播机制让我们思考集体与个体的关系,疫情的此消彼长让我们思考世界与中国的关系,疫情的溯源过程让我们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疫情的迭代变异让我们思考现在与未来的关系。我们活在当下,心事浩渺。这样的集体思考和成果显现,甚至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这同样促成了我们觉醒期的提早到来。
  自我管理成了我们这三年不变更的方式。居家自修线上授课会让我们无比想念课堂教学和面对面交流,保护绿码关注体温会让我们对社交距离出行方式目的场合无比审慎,全员核酸轨迹调查会让我们对责任和担当有新高度的理解和感受。个体的高度自觉形成了整体的效益凸显,个体的暂时让渡部分权利换来了集体的长治久安,个体的独善其身带动了群体的群策群力。这当然促成了我们觉醒期的提早到来。
  这是你个人的觉醒年代,这是和平时期的个体成长机遇期,这是事物曲折发展的实际体现。
  关于觉醒的时期和频次,见仁见智,我个人比较喜欢,人有三次觉醒,就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说法。关于这三个层次的见解也是众说纷纭,我的观点是“见自己”就是“人贵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人,能克制自己的弱点向善向上的才能称为“贵”。人们很习惯性地乐于讲发现个体的局限性,自己的不完美,我更愿意强调,“见自己”是发现自己有无限可能,发掘自己的潜能,形成人生观。“见天地”就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就是了解世界,与世界互动,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了解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和作用、能动性和局限性,有了自己的深刻认知才是“独”。人们很容易讲起宇宙无穷,生命短暂,我倒更愿意重复胡适的说法,“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人是万物的尺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认识你自己,改造这世界,形成世界观。“见众生”就是丰子恺的说法“我恨不得有一艘大船,尽载了石门湾和世界一切众生,开到永远太平的地方。”不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无奈认知,不是众生皆苦的苦痛表述,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奋斗目标,是为了庶民的胜利的勇于牺牲。适彼乐土、共赴前程才是“太平”,为人类共同愿景不懈努力,树立价值观。
  被疫情压缩得扁平的生活和界限化的生存空间,以及不断出现的问题和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以密集的拷问和现象级的压力让我们的觉醒提前到来。
  觉醒就是成长。
  周国平曾说“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次是意识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一次是再怎么努力都无能为力的时候,一次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享受平凡的时候。”我觉得他更强调的是认识上的成长,没有自我否定不是进步,没有拼命努力过不是成长,没有主动和解就不会成熟。知其不可而为之,尽人事而听天命,“委乎天而待用者也”才是高级的成长结果。每次成长都是生命的礼仪。
  我在杭州第七中学120周年校庆典礼上提到了法国学者阿诺德·范·吉纳普的“通过仪式”,又称“过渡礼仪”“生命礼仪”。他认为,“通过仪式”是“伴随着每一次地点、状况、社会地位以及年龄的改变而举行的仪式”,“任何社会中的个人生活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的序列”。通过仪式的举行并不仅限于文化规定的生命转折,它还可以伴随从一种状态转向另一种状态时所发生的任何变化,节日的庆典即可被视作通过仪式。通过仪式有三个阶段:分离,个人从原先的生活脉络中分离出来;过渡,个人发生最戏剧性的身份地位变化;再统合,个人以新的身份地位加入团体成为其成员。
  在中学阶段,大概没有比毕业典礼更有仪式感和代入感的通过仪式了。你们马上就将从七中同学变成七中校友了,疫情的三年里,学校好像还欠你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汇演,我们好像还欠你们一次隆重的校运动会,校园好像还欠你们一次轰动的美术作品展,老师们好像还欠你们一次像样的春游,七中好像还欠你们一次完整的高中生活。但我们明明有着每一天都没有虚度的过往,有着每一幕都清晰的印记,有着确凿的今生今世的证据。我们只有亏欠没有歉疚,因为七中已经尽力拿出最好的给你们了,这所刚刚庆祝了120年校庆的学校,将把自己近年来最好的学生送上考场,接受人生的考验。亏欠未来可补,期待你们在疫情结束之后,再回母校,七中也将因为你的优秀而更加辉煌,期待再相逢,期待重逢不远,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这次毕业典礼,我们汇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召集了梦想、信心和力量,我们数说了遗憾、挫败和不甘。我们再次见证了诚勤爱给我们的富足和成就,再次感觉到了诚勤爱给我们的感召和启发。我们全体高三学生会经过分离、过渡而在可期的未来再度统合。流光转瞬,信念弥坚;世事纷繁,底色不迁。我们可能有“拼搏于无人问津之地,砥砺于挫折丛生之中”的过往,但我们“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因为我们是七中人,每天都是更好的自己。
  七中会记住你们每一张可爱笑脸,记住你们在这里的高光瞬间,记挂你们的喜怒哀乐,目送你们山一程、水一程。七中记取了你的青春,收藏了你的过往。
  即将毕业之际,让我们心存感激,感激母校对我们的培养,感激父母、师长、保安、宿管阿姨及食堂工作人员的付出,感激一切真善美的事物对我们的滋养。
  照例,我也要送出对大家的期许和祝福以结束我的发言。
  电影《香料帝国》里有个角色说: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看地图的人和看镜子的人,看地图的人将要远行,而看镜子的人将要回家。”
  同学们,在你们看着地图,即将到世界各地一展抱负的时候,我愿你们也常看看镜子,七中在等你回家。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358981171 2021-09-02 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