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扎实推进“融合型党建”工作
2022-12-02 16:48: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占尘雪 通讯员 严许瑛)为进一步擦亮绍兴市越城区契约化党建金名片,推动高校“四个融合”行动,促进高校党建和属地党建深度融合,今年6月,鉴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科技咨询组成立暨“校地合作·契约共建”签约仪式在陶堰街道举行。

  会上,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与陶堰街道党工委签订了“校地合作·契约共建”协议书,揭牌成立“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并与浙江绍兴鉴湖省级湿地公园管委会签订了技术咨询、服务项目协议,成立鉴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科技咨询组。

  自鉴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成立科技咨询组以来,学校与浙江绍兴鉴湖省级湿地公园管委会开启了校地合作、契约共建的模式,相关专家学者及优秀学子们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院湿地生态学领域的科技优势,解决鉴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领域重大科技需求,为鉴湖国家湿地公园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和保障。


鉴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科技咨询组

  提供决策咨询

  绍兴市水上运动训练基地项目是东鉴湖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的一个重点项目,在建设论证阶段,学校科技咨询组组成员深入调研,围绕国家级湿地建设的相关要求,对水上运动训练基地项目落户东鉴湖进行了全面考察,形成了水上运动训练基地项目对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为项目的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根据东鉴湖湿地建设整体规划,助力东鉴湖湿地通过国家级湿地公园验收,专家组成员群策群力,制订了2023年鉴湖国家湿地公园相关工作建议,建议在“新一代“绍兴黄酒”专用稻种子基因库建设和新品种分子创制”“鉴湖碳中和研究”“鉴湖生态环境实时监测”“湿地文化研究与景观设计”“湿地科普宣教及其活动组织”等方面提出计划设想,为新一年东鉴湖湿地建设提供科技支持。

  为进一步提升东鉴湖建设能级,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与东鉴湖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绍兴市鉴湖流域湿地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坚持以理论创新,技术研发,多样性保护预警为主线,运用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及5G+大数据管理平台构建等手段,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湿地资源挖掘及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经济功能及综合利用技术及应用研究。

  完成湿地公园水域生态生物修复设计方案

  咨询小组针对鉴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的水域环境和生态系统现状,依据生态学原理并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提出一套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生物修复方案,为公园水域生态系统修复提供建议。

  科技咨询小组计划在前期开展水域生境调查评估、水域生物资源本底调查、水域增值放流容量评估和近岸底泥整改工作,采取鲢鳙放流“以渔改水”技术、“鱼蚌菜”漂浮式网箱洁水技术和水生植物净水技术,及后期种植/养殖生物的定量收获、水域生态功能与健康评价、水质和生物监测、突发水质事件管理,重建湿地公园水域沉水植物、底栖动物、鱼类等生物类群的种群,恢复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演替和平衡以及水体污染的长期可持续的净化和稳定,努力确保人、水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调研成果为鉴湖湿地管委会了解湿地公园当前生态环境情况提供了参考意见,为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传承水运文化,助力文化振兴”——文明新风调研

  陶堰街道作为绍兴的历史文化街道,受地域、历史、民俗、观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方面有着广阔的空间。绍兴文理学院大学生调研团实地走访了鉴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陶堰文化中心、邵力子故居、陶成章故居等,发放并分析了一份“传承水韵文化,助力文化振兴”的问卷调查,对后续如何使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相关文创产品设计提出了可参考性的建议,助力水运文化的发展。

  “共建生态文明梦,星光闪耀新陶堰”—生态环境调研

  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骨干学生成立了“共建生态文明梦,星光闪耀新陶堰”生态保护实践调研团队,将湿地公园的生态调研方向分为问卷访谈、实地污染物、水质调查、生物多样性调查四大模块,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拍摄照片等方式,提出了建立物种丰富、结构合理的湿地植物群落,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水禽,加强外来物种控制,加强水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湖内生物的保护的可行性建议。

  “助力双减政策,推动文化振兴”——科教帮扶团

  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结合专业优势,集合了一批来自科学教育专业的优秀同学组成了“爱在三点半”科教帮扶团作为志愿者讲师。他们前往陶堰街道成章中学,在寓教于乐的轻松氛围中,让中学生体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简单快乐,同时也积极响应双减政策,以热情服务回报社会。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学生超过140次,为同学们带去特色课程12节,教学时间总计60余小时,受到了一致好评。

(责任编辑 陈显婷 吴文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358981171 2022-11-17 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