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浙江农林大学发挥人才科技优势 赋能钱江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
2022-12-05 15:35: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编辑 邱彬鑫 通讯员 陈胜伟)近日,浙江农林大学在淳安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设立研究生工作站。双方将在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工程措施、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积极探索和深化“产学研合作”新途径,赋能钱塘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和高质量管理。

  2018年10月,钱塘江源头区域成为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以水源涵养为基点,分为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污染防治三大功能区,在建德市、淳安县、常山县、开化县共实施7大领域79个项目。依托浙江农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团队支持,淳安紧扣生态环境质量全国一流、全市第一、千岛湖出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I类‘三个一’目标,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据介绍,钱江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实施过程中,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等领域的专家,结合4个试点县市的资源禀赋特点,为项目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构建了有自身特色的4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模式、打造了8个精品示范工程,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山水工程”理论与实践经验,让美丽浙江呈现出了多元之美、系统之美。

图为钱塘江流域建德、淳安、常山、开化等地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后的成效

  建德:水更清了 景更美了 鱼虾回来了

  建德市梅城古镇地处杭州市西南部,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城内“两湖一河”的水系格局始于唐代形成于明代,即玉带河连接东、西两大调蓄湖,疏导乌龙山山洪,保障严州府免受洪涝灾害。然而,随着富春江水库蓄水,新安江水位抬升,再加上城镇人口集聚,玉带河逐渐被填埋成为建设用地,流淌千年的玉带河陷入“沉睡”,城镇内部水系水生态系统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在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财政厅、生态环境厅统筹多部门跨区域协同指导下,以及浙江农林大学等单位的技术支持下,梅城古镇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对梅城水系进行疏通连接,在旧址上重新打通古玉带河道,通过工程技术措施连通内外部水系,恢复“两湖一河”的调蓄功能;全面清淤,利用人工湿地和生态浮岛净化水体,打造生态岸线,重构植被群落,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以玉带河为脉,重新激活古城,再现了古镇的繁华景象……一系列有效举措,解决梅城古镇内涝问题,恢复和维持水生态系统稳定性,优化河道景观,呈现古镇新面貌,营造人水和谐的宜居环境。

  截至目前,通过梅城古镇水系综合治理,修复加固了大坝、堤岸,治理河道长度3966米,提升了内河的排涝蓄水功能,增强了洪涝灾害抵御能力;通过疏通水系,恢复了玉带河,连通了东、西两湖,串联了“一湖、两塘、五桥”;引新安江水入城,提升了“两湖一带”常水位,梅城水系的水质也得到了提升,内河调蓄能力得到提升,水质由劣Ⅴ类提升到Ⅲ类,鱼类和虾贝类等水生生物量逐渐增加。

  “梅城古镇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流涌入,逐步扩大了古镇的社会影响力,给当地的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丰富的业态植入激发了古镇活力,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入驻,充分激活了古镇的造血能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李萍说。

  淳安:有了“健康码”,“治水”变“智水”

  淳安千岛湖是1959年新安江水电站建成蓄水后形成的特大型深水人工湖泊,横跨两省三市县,是钱塘江流域水资源调配的关键枢纽,更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战略水源地和国家一级水资源保护区。千岛湖面向下游1000多万人口供水,其水质安全直接关系着民生、关系着饮水安全。如何有效管理,切实保护一湖秀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

  2018年,千岛湖流域的生态治理项目成为钱塘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启动后,当地积极响应浙江省数字化改革部署要求,“互联网+”智慧环保在淳安县环境管理中应运而生,建成的国内湖泊首个全域护水智治体系——“秀水卫士”,成为当地有效破解环境管理难题、保障千岛湖水质安全的“卫士”。

  “秀水卫士”主要以千岛湖水环境高频自动在线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数字赋能千岛湖水质监控,整合国控断面总氮、总磷等数据,真正实现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多部门数据互通共享,是水质水华现状评估与预测预警一体化的智治平台。该平台应用以来,已累计发出黄码、红码自动报警480余次,全流程闭环联动处置,系统保障了千岛湖水质安全,也为整个钱江源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为钱塘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重要组成部分,千岛湖全域智慧护水体系就像水质健康码,实现对千岛湖的水质、气象和水文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和分析,真正实现全域护水智治体系,全方位实时掌控千岛湖水质水量等相关数据,全面保障千岛湖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浙江农林大学长期从事环境评价、预测等规划和管理研究的方晓波博士介绍说,该平台实现了藻类实时在线监测、实时掌握全域水质、部门间数据互通共享,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常山:“泥水镇”转型升级为“生态城”

  石灰钙产业曾是常山县的经济支柱产业,年产峰值达10亿元,但粗放式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生态环境破坏。石灰钙主产区辉埠镇,过去飞扬的尘土和污染的碱性水严重影响了百姓的生产生活。由于常年不规则开采,坡面长时间风化剥落,岩体原生结构面由于长期裸露,存在大量地质安全隐患,也制约着社会全面发展。

  2018年,在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统筹协同指导下,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等单位的技术支持下,常山县正式向以污染为代价的GDP说“不!”,在辉埠镇开启了以产业整治、环境治理、提质升级为抓手的“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着力打造“矿山地质公园”,整个区域形成合理的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划分。

  “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共涉及6个村,总面积达到5.3万亩,工程总投资8.98亿元。项目实施以来,新垦造水田735亩,“旱改水”180亩,建设用地复垦总面积1245亩。与此同时,关停了165孔石灰立窑、201条石灰钙加工生产线、16家轻钙企业。实施矿山生态修复项目7个,修复面积达到2895亩。如今,曾经的废弃矿山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曾经的“泥水镇”变成了一座“生态城”。

  通过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完成废弃矿山治理面积676亩,边坡失稳、崩塌情况不复存在,地质灾害威胁得到有效消除,有效提高了矿区植被覆盖率和该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城区环境空气优良率从2014年的81.8%上升到2021年的98.7%,出境水质达到Ⅱ类以上标准,主要地表水体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实现了天更蓝、水更绿的环境治理效果。常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常山县辉埠镇矿山生态修复整治目前仍在进行,在推进生态治理的同时,也引入高端企业,大力发展专用碳酸钙、纳米活性碳酸钙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努力做好生态修复这一增量路径的“功课”,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赢”。

  开化:钱江源生态保护和修复让群众更有生态获得感

  水清、岸绿、景美,生态河道风景怡人,充满水岸风情。品茶、品香、插花、抚琴、书法,尽享汉唐风情……这是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音坑乡下淤村如今随时可见的场景。然而多年以前,下淤村却是违建占田,污水横流,鸡粪满地;村前的马金溪里,挖砂船马达隆隆作响,河道被挖得坑坑洼洼;村后的白虎山、月亮山,也被村民砍成了“瘌痢头”。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以来,在浙江农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支持下,下淤村通过系统规划,合理划定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空间,对违章建筑、一户多宅、老旧建筑、杂乱围墙、违法占用等进行拆除、治理、收储利用。目前下淤村已拆除主房127宗、附房87宗,面积4.8万平方米;收储利用13宗,面积0.18万平方米;用于发展精品民宿,统一安置新村3万平方米,实现人口由分散向集聚转变,缩减村庄占地,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腾挪空间。

  在此基础上,下淤村先后打造汉唐香府、夏家蜂蜜、奇峰寨等已有特色品牌建设,进一步开展音坑乡读经源村传统村落保护、大宗油料生产基地建设、里庄精品民宿等项目。2021年接待游客43万人次,农民人均收入超3.3万元,旅游产业成为下淤村民致富的新增长点,真正实现“水岸风情、休闲下淤”。如今的下淤村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先后获得开化县特色文化村、衢州市生态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村等荣誉,由落后村蝶变而成现在的3A景区村、中国十大美丽乡村和国家旅游局首批命名的乡村旅游模范村。

  长期在下淤村开展调研的浙江农林大学伊力塔教授表示,下淤村作为钱塘江源头区域成为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带动了经济收入,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促进村集体和群众增收“双赢”,让人民群众更有生态获得感、满意感、安全感,形成了村域级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的“下淤村样板”,非常值得向全国推广。

  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教授们表示,钱塘江源头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浙江样本,也是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要示范。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农林类重点建设高校,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教授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继续发挥科技力量,助力项目实施,将钱塘江源头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打造成为展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窗口”,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