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凶猛,宁波工程学院这位90后的正教授厉害了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白菁洁 通讯员 吕赛 石青)本硕博分别就读3所985高校,博士毕业直聘研究员,并主持宁波工程学院领军人才项目,曾以共同一作在Nature、Science正刊各发表论文一篇,发表SCI论文38篇,研究成果曾多次被新华社、科学网等权威媒体报道。漂亮的履历和突出的学术成果让我们既惊讶又好奇,刚刚入选学校“阳明学者”第三层次的“90后”老师到底是谁?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到微纳材料与器件创新研究院杨向东的办公室。年轻!这就是杨向东给人的第一印象。“研究院不少老师第一次见到我,也是这个印象。如果发际线没这么高的话,可能看起来会更像学生。”杨向东自我调侃道。
2022年博士毕业后,杨向东主要从事二维半导体器件及其无损异质集成领域的研究。笑起来有些憨厚的他出乎意料地健谈:“二维材料是一类原子级薄的原子晶体,石墨烯就是其中名气最大的一种材料,但其实二维材料是一个很大的家族,具有完备的材料体系,包含了丰富的物理特性,在很多领域的应用中都有独特的优势。”聊到研究方向,他更是滔滔不绝,“我硕士阶段做了一些石墨烯用于水脱盐分离薄膜方面的工作。后来,在去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相关产业面临了极大的压力,半导体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谈及与半导体研究结缘的初衷时,杨向东嘴角微微上扬。硕士毕业后,他果断选择去湖南大学从事二维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
NS正刊是怎么炼成的?
发表过Science和Nature,是杨向东最常被人提起的标签,也是最让人好奇的事情。“Science论文发表后,曾经有一段时间,一些同学送了我一个昵称:Science杨。”杨向东笑着说。随后,“Science杨”津津有味地介绍起了他的研究:“单层石墨烯只有0.34纳米厚,是最薄的材料,引入纳米孔后,就变成了最理想的分离薄膜,在2015年的时候,有研究证实了单层纳米孔石墨烯具有非常优异的水脱盐性能,但是只做了一个直径5微米的膜,因为宏观尺度下单层石墨烯很容易破碎,这个领域也因此陷入了停滞,我跟当时课题组的一个师姐合作,我们利用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CVD生长的碳纳米管薄膜与石墨烯复合,成功制备出了平方厘米级的石墨烯复合薄膜,碳纳米管薄膜是一种二维网络状结构的薄膜,孔径为几十到几百纳米,不仅可以给石墨烯提供很好的力学支撑,让单层石墨烯做到厘米级依然保持很好的结构完整性,而且超薄多孔的特性也使得碳纳米管薄膜对石墨烯的分离性能没有显著的影响。”
实际上,这篇Science的发表过程并不是短短几句话就可以描述的,而是经过了非常曲折坎坷的历程。杨向东从硕士开始做这个课题,整个实验的体系经过多次修改,而整个课题从开始到论文发表,历时三年半。“Science论文被接收后,我收到了很多祝贺消息。我大概只高兴了一天的时间,就又恢复到苦行僧一样的生活节奏上了。”杨向东回忆道。除了睡觉,他每天90%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科研实验上。“这种生活是枯燥的,也是平静的。”Nature的发表过程也是类似的,变化的是课题和合作者,不变的是坚持。
向东是大海,逐梦创未来!
杨向东毕业时曾收获不少橄榄枝,其中不乏一些985、211高校,但是他最终选择了宁波工程学院。“能与宁波工程学院结缘,要感恩于杨为佑老师。在了解了微纳研究院的情况后,我感到微纳材料与器件团队的发展目标与我的想法十分契合。杨老师知道情况后,邀请我到宁波实地考察,团队浓厚的科研氛围、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强劲的科研实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微纳研究院院长杨为佑扎实务实的工作作风也让这个年轻人倍感安心。“此外,校领导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我在微纳研究院有幸见过校长邵千钧两次,每次听校长谈到他的治校和教育理念,都让我感到如沐春风,深受鼓舞。学校对青年教师的支持力度也让我坚信在宁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有机会为半导体相关产业和国家发展贡献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
巧合的是,在2022年8月刚办完入职手续,9月份他就被选为2022年宁波市人才科技周的甬江科创区新引进重点人才签约代表,而这次活动的主题就是“向东是大海 逐梦创未来”。他还透露了一个细节:“当时是与副校长陈志荣一同参加的活动,后来她还特意把这句话发给我,鼓励我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是一个巧合,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责任,我非常感恩学校的各级领导和微纳团队对我的支持与帮助。”
新的阶段,新的挑战!
参加工作意味着人生到了新的阶段,也要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他并没有回老家,而是选择在宁波写项目申请书,几个月的时间里,他陆续写了四五个市级和国家级项目申请书,为了赶进度,他前前后后在办公室度过了十几个夜晚,他表示自己在一段时间里只能专注于一件事,做事情并不是很快,所以只能多花一些时间。“与其说是压力,更多的是责任和感恩。家人无条件的支持、老师和同门的鼓励、微纳团队领导班子和同事们的帮助、学校领导的勉励都让我倍感幸运,这是他们对我的信任,我也感到了身上沉甸甸的责任。”他说道。世界是多元的,有很多种价值取向和选择。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尽好自己应尽的责任,对他来说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采访中,杨向东和我们分享了作家苏童的一句话:作家一直是躲在文字背后的人,这样更舒适、安全。“自己作为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也应该躲在学术成果后面,作家用文学作品说话,我也希望可以用科研成果来说话。”在他看来,有趣和实用,是他做科研的品位。谈到接下来的规划,杨向东表示,未来不仅要做一些有特色的原创性工作,同时也十分期待跟产业界有更多的接触,从产业界找到一些更实际的问题来研究。
责任编辑(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