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浙农林大林学学科的专家教授把科技成果送到了田间地头
2024-08-05 14:45: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陈胜伟)眼下,正是一年中最热的几天,全国多地持续高温。

  这几天,在贵州省锦屏县铜鼓镇花桥村的山核桃基地里,浙江农林大学林学登峰学科干果团队的专家教授们依然顶着烈日,针对当地百姓关心的山核桃授粉、加工、嫁接、病虫害防治、林下套种等问题,手把手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并与村干部和基地负责人共同商讨以山核桃产业带动百姓致富的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浙江农林大学林学学科的科研人员始终牢记嘱托,在做好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同时,主动结合暑期调研等工作,前往全国各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把科技成果送到田间地头,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力量。据该校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专家主动利用暑假以及课余时间,已经先后将1000多个项目的科研成果,播撒在浙江乃至全国的农村大地上,并先后为地方群众新增农业产值超过100个亿。

  浙江农林大学林学登峰学科的干果团队就是其中代表。从上世纪末开始,干果团队的专家们,就紧紧围绕山核桃等干果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持续开展研究,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山核桃产业快速发展。从2012年开始,干果团队的专家们经常利用寒暑假走进黔东南开展科技服务,并与锦屏县铜鼓镇花桥村签署了共建协议,以花桥村的山核桃基地为“根据地”,为山核桃产业发展中的低产林改造、精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问题持续提供智力支撑,把山核桃打造成为了助力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金果子”。利用暑期开展科技服务,也成为干果团队考研人员的“暑期必修课”。

  和干果团队一样,浙江农林大学林下经济团队的科技特派员吴学谦等专家这个暑期也没休息。从2017年开始,吴学谦探索出了“不砍树,也能种”的三叶青林下袋式生态栽培新模式,在遂昌首创规模化人工种植三叶青的先河,带领种植户走上致富路。炎炎烈日,喜阴的三叶青面临着高温的考验,这让吴学谦教授感到担忧。为了指导农户让三叶青安全渡过“高温难关”,他和团队成员不是在基地里观察三叶青和灵芝的生长情况、指导农户种植技巧,就是在各个乡镇、村庄的会议室给种植农户讲授种植经验,推广种植技术。他希望将共富模式搭建好,让农户更好参与到发展林下经济,共享发展红利中来。

  对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来说,暑假也是他们科技服务的“旺季”。在长江以北的陕西汉中镇巴县,专家们冒着林场四周落石的风险,头顶烈日,不惧艰险,深入当地国有后坪林场和巴山林场,对巴山木竹林进行了实地调研。在长江以南,相关专家带领着团队青年骨干教师和相关硕博研究生,赴浙江伟仁、福建圣象、江西庄驰、江西奔博、江山欧派等数十家竹材加工企业进行调研,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为竹产业持续发展注入创新活力。专家们还与竹材加工企业达成共识,将在实训基地共建、科研协作及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以此共同推动竹产业的繁荣,促进加工技术的革新,为竹产业的高品质发展贡献力量。

  在淳安县大下姜,浙江农林大学林学等相关学科的专家们从突出产业特色、增强农业创新驱动、建设农业科技核心区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等方面,对“大下姜”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进行深入指导。针对“大下姜”的水果产业,该校合作处组织专家团队进行现场指导,从品种改良、绿色生态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到采后处理与保鲜技术等方面,全方位帮助提升水果生产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专家团队还建议通过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结合农林产品品质优势,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高度辨识度的农林产品品牌。

  在舟山市定海区,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教授还走进果园基地,深入了解当地实施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全域品质提升、农民农村共富、“三农”数字改革、农业农村活力激发等“五大行动”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通过组建服务乡村振兴专家团队、共建一批实践基地等方式,为助力当地农林业发展出谋划策,为当地提升现代农林业建设水平提供一体化、全方位的支撑,为舟山市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利用暑期推广自己掌握的农林科技成果,为农林业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出点力,是高校科研人员最幸福的事情。现在不少专家争相承担科技服务工作,最让他们引以为豪的是农民给他们打了几个电话、自己解决了多少农林业方面难题。”浙江农林大学社会合作处的刘兴泉教授说,相比较科研理论文章,越来越多的农林类专家教授更重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他表示,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农林类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持续发挥学校农林特色优势,深入推动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一线,持续输出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随着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科研人员服务农林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空间、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今后将进一步健全合作机制,不断拓展科技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贡献更大的智慧力量。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