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11月23日,定向农科生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研讨会暨全国定向农科生培养高校联盟成立大会在浙江农林大学召开。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全国新农科建设中心、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粮食物资局、浙江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9所定向生培养高校的师生代表4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浙江农林大学牵头,联合山西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开展定向农科生人才培养项目的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国定向农科生培养高校联盟,并通过了《全国定向农科生培养高校联盟章程》。发起高校的校领导当选为第一届联盟理事会轮值理事长、副理事长,发起高校教务处负责人当选为第一届联盟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定向农科生培养高校联盟秘书处设在浙江农林大学。
全国定向农科生培养高校联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共建共享 创新发展”为价值理念,努力探索中国基层定向农科生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的典型经验,为支撑服务农业强国建设作出贡献。联盟将通过加强各成员单位间的广泛合作、深度交流和资源共享,推动我国定向农科生人才培养标准建设,联合开展定向农科生人才培养、使用、发展、激励等机制探索,强化农科教协同,提升定向农科生的岗位胜任力和基层服务水平,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联盟成立后,将协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建共享机制构建、互动交流平台搭建和总结经验宣传推广等定向农科生人才培养的四大任务。
全国定向农科生培养高校联盟成立大会上,与会人员共同回顾了定向生农科生人才培养的历程。2012年,浙江农林大学率先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的“定向农科生”培养,实行“入学有编、毕业有岗、学费全免”培养机制,通过精准培养,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为全国定向农科生培养工作的代表,浙江农林大学首创了“一懂两爱、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新理念,强化学生知农、爱农、为农的品质和能力,制定“宽厚基础、复合交叉、真岗实践”的人才培养方案;创建了政校企育人共同体,实施“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通过“共商培养方案、共铸师资队伍、共享实践基地、共建课程教材”,打造“三定”“四共”合作教育新模式;构建了“三结合、三阶段、双导师”的综合实践体系,强化学业和职业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该校定向农科生培养项目实施10多年来,已涵盖7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生源质量持续提升,近三年招生分数最高分为668分、669分。毕业生实现就业率、对口率、用人单位满意度三个100%。毕业五年后60%以上的毕业生成为单位中层和技术骨干,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全国新农科建设中心相关负责人,对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要求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并对定向农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殷切希望。与会专家们认为,发起成立全国定向农科生培养高校联盟,是一件大事、一件好事,必将进一步推动农科定向培养院校、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凝聚行业院校的力量和智慧,持续推动定向生人才培养与改革的政策合力,探索建立独具特色的定向农科生人才培养新模式。
联盟成立仪式上,还举行了浙江农林大学和美乡村书院揭牌仪式。书院将坚持定期开展定向农科生通识课、沙龙活动、读书会等,全面提升定向农科生培养质量,为推进省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人才振兴展现担当、彰显作为。和美乡村书院的定向农科生发表了题为《争做“一懂两爱”的新时代定向农科生》的倡议书,倡议全国定向农科生坚定做乡村产业发展的促进者、坚定做乡村建设的推动者、坚定做乡村治理的践行者,呼吁定向农科生携手并进、风雨兼程,共同为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而努力奋斗,共同书写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篇章。
作为“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发布会的主要承办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重要回信”精神,将以成立全国定向农科生培养高校联盟为重要契机,努力培养“一懂两爱”的新时代定向农科生,不断致力于为国家、省域乡村全面振兴展现担当、彰显作为。
成立大会上,国务院参事,中国农业大学特聘教授何秀荣作了题为《乡村振兴与人才》的特邀专家报告,站在“三农”研究前沿,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农业农村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为进一步做好定向人才培养提供了思路。浙江农林大学沈月琴教授、山西农业大学李步高教授、吉林农业大学于彦华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马先锋教授、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汤书福教授分别围绕“定向农科生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这一主题作大会主旨报告。
大会举行了会旗交接仪式,决定2025年度联盟轮值理事长单位为山西农业大学。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