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设计展在艺术楼展厅拉开帷幕。本次作品展以“链接未来”为主题,共展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美术学五个本科专业共计120组优秀毕业作品,并同步启动线上毕业作品展。
“数字+”“未来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是这次作品的关键词,要是没有一点想象力,还真不知道生活原来可以这么充满活力,这么具备创造力。作品《良渚之畔 肥甘轻暖》前不时有参观者驻足。林宁宁是主创成员之一,说起设计理念,她很自豪地表示,团队从景观生态策略角度出发,分四个角度对良渚暖村进行现代化改造设计,营造和维护一个体现数字乡村美好生活的生态场域,设计“青山清目”模块,而良渚本身具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也是她们组在设计过程中想突出的特点。
“以人为本”是毕业生设计作品时共同秉承的原则,同学们不仅在心理健康方面着手,设计出了“情绪自习室”“我燃烧了我自己”等软件以解决疫后情绪、职业倦怠等新兴心理问题,还有学生在阿尔茨海默症、糖尿病等疾病上下功夫,以所学知识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一个“老式锅”电饭锅吸引了不少师生,这是数字化适老产品设计项目“炊”。作者江欣怡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独居老人在生活中往往会有“一顿菜吃一天”的现象,非常不利于老年群体的营养均衡,尤其是“三高”老年人群。而在情感方面,独居老人又希望能够与子女们有更多的互动交流。
“我们的设计就针对这两个方面,以技术创新计算老人摄入的糖分,又通过数字交互增加子女与老人的互动。”江欣怡说。电饭煲在出气口上模拟烟囱,把手部分模拟老式锅把手造型,同时也设置了醒目的标识、滑动的调控钮和语音播放口,使用起来简单方便。
江欣怡还向大家展示了该项目的子女端操作过程。在绑定手机后,子女可以在应用首页观察到父母的饮食状况和糖的摄入,并且还可以参考系统推送的个性化菜谱为老人备菜。“考虑到多数子女在平时并没有与老人生活在一起,我们还联动养老服务中心以及商店设计了购买页面。子女在网上下单,服务中心提供配送服务。”
产品设计区中,毕业生敖巍和贺宇带来的毕业设计作品“腔镜手术机器人”充满科技感,吸引了不少“技术粉”的驻足。
“我们的设计基于人机工程学,用于解决微创手术过程中机器人和医护人员不协调的问题。”敖巍一直对机械、科技方面有很大兴趣,在得知有机会进行手术机器人的研究设计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方向。“我们研究的重点在于人机工程学的产品设计,运用人机工程学和设计心理学、色彩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完成了人机体验的研究。通过我们的机器人,医生可以轻松感知手术过程中的操作信息,实现精确控制。在手术过程前后,不仅可以降低医生的使用疲劳,也可以减少病人的术后伤害。”
作为校企合作项目,敖巍和团队同学一直在为设计的落地努力。“在与企业对接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完善设计。比如内部结构的调整,需要我们不断优化外部设计,这样才能做到产品内外适配。通过实践,我们也意识到了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尤其是在结构方面,都是在课题推进过程中一点点学习。”
当宋韵文化碰上三星堆会撞出什么样的创作畅想?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毕业生白慧灵用她的作品《three star mound》给出了回答,小小动漫人物点缀上宋韵特色,别有一番可爱。“其实人物的名字和他们的设定都是对应的,这个老爷爷的身份设定是擅长器物的技工,名字叫‘释才’,这个穿长袍的小姐姐是可以读心的盲女,我把她取名为‘颢心’。”白慧灵详细地给同学们介绍着自己作品中出现的人物。
“其实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最为关注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化设计。就像我们在谈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时,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够让年轻人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指导老师郝昕表示,在实践过程中,动漫是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在美育和思政方面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比起完成纯粹好看的作品,更注重让他们有自己的文化思考。
“‘链接未来’不仅是个命题,也是同学们带着对未来的思考迎接设计人生的一个问题。同学们既是世界不确定和可能性的见证者,又是社会发展的适应者和推动者。”在活动现场,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高颖希望毕业生不断更新思维方式,重新定义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引领未来的设计方案。(作者:陈显婷、林晓莹、毛梦萍)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