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刚踏入浙江师范大学校园大门的章启雯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是古竹中心小学的名誉校长毛华岳打来的:“启雯啊,是我,你们的毛爷爷。恭喜你考上浙师大,在大学里要好好学习啊……”
一句句殷切嘱托的背后,是浙师大与古竹小学一场长达二十年的双向奔赴。2003年,浙江省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大田乡是武义县欠发达乡镇之一,省政府将浙师大确定为它的帮扶单位,浙师大原校党委书记毛华岳被指派为帮扶组组长,来到了武义县大田乡古竹中心小学,也就是章启雯就读的学校。
2004年初,古竹小学名誉校长毛华岳领头开展校园扩建工程,浙师大先后捐款捐物300多万元,为学校兴建了教学楼、食堂、宿舍等硬件设施,让原本简陋破旧的校园焕然一新。章启雯也清楚地记得古竹小学的点滴变化,“学校一直在建设,长假返校后,总会惊喜地发现学校又‘上新’了,先是教学楼,然后是多媒体设备,再然后又有了画室和音乐室。”得益于基础设施的完善,远在山村的古竹小学也能进行有趣的社团活动,英语、陶艺、竹编……似竹林间点点萤火,吸引着孩子们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 今年5月27日,武义县大田乡古竹中心小学师生代表80余人来到浙师大开展“八八战略看蝶变 喜迎亚运展风采”主题研学活动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毛华岳都会带着孩子们来金华、到浙师大参观学习。他说:“他们是大山里的孩子,难得走出大山,有的连武义县城都没到过,更别说到金华、到大学校园了”。按照毛华岳的设想,学校学生不到300人,每年带一批,在小学6年的时间里,每一位孩子都能至少轮到一次。毛华岳希望通过这种形式的研学旅行,让孩子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从小树立远大志向,立志成才。
“我很幸运,一年级的时候就被选来参观了,六年级的时候又来了一次。”在小时候的章启雯眼中,浙师大是和蔼可亲的“毛爷爷”工作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很安静的地方叫图书馆,有蕴藏奥秘的非洲博物馆和科技馆。章启雯对科技馆记忆尤为深刻:“钻进多面镜里,可以看到好多个自己;一个球里面有跟随着手指移动的电流…… ”就这样,一颗名为物理的种子伴着好奇落入了她心灵的土壤。
“浙师大的对口帮扶对古竹中心小学有很大的帮助,来自浙师大的老师教会我知识,参观浙师大埋下了我梦想的种子,最后踏入浙师大,这一切都是缘分吧。”兜兜转转十二年,章启雯又回到了梦的起点,作为浙师大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物理学专业的新生,她将继续怀着对物理的热爱与对知识的渴求,探索更广袤的物理宇宙。
古竹中心小学和浙师大就像两个点,串联起了章启雯人生中求真务实、自新自善的求学之路,点燃了这个山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以竹风一束,将她带到了她梦寐以求的智慧殿堂。
其实,在长达二十年的扶贫接力中,像章启雯一样受到对口帮扶的孩子还有很多。当年最早的一批研学学子,有的成为了浙师大的在读本科生、研究生,还有1名学子在浙师大留校成为一名辅导员。古竹中心小学每年一次的研学旅行至今仍在延续。今年的5月27日,武义县大田乡古竹中心小学师生代表80余人来到浙师大研学活动——这已经是其师生代表第20次来浙师大研学参观。
“我们的本职工作虽是教书,但帮扶工作胜似我们的事业。”一代又一代浙师人走入大田乡,他们乐担乡村建设的“跑腿人”,扎实做好“驻乡导师”,努力打造助力乡村振兴的“智囊团”,以“荣誉村民”的不悔初心,完善架构“浙师大——武义县大田乡”的帮扶机制,这些实际行动换来了旧村变新颜、村民正脱贫的硕果,还有与乡亲们结下的珍贵情谊。
推进共同富裕最大的短板在农村,最大的机遇与发展空间也在农村。加快推进山区26县教育发展,是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基础。浙师大作为全省教师教育的领头羊,多年来一直利用自身的教学、科研、人才优势,特别是教师教育优势,积极支持山区教育事业发展,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20年来,学校先后选派8名干部担任农村指导员,接力耕耘,累计投入帮扶资金700余万元,引进帮扶资金420余万元,实施帮扶项目70余个,帮扶慰问低收入农户640余户,举办乡村两级干部培训班17期,共计培训1150余人次。学校坚持“教育+科技+产业+人才扶贫”总路径,大田乡的乡村治理、经济文化、旅游生态得到全方位的改观,探索出了一条多措并举的“浙师经验”。
二十年如一日,大田乡的发展传奇还在续写,浙师人的帮扶脚步永不停歇。(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浙江频道;作者:陈显婷 姜雯静 郭愉悦)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