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高校专业大洗牌,理工科开启“狂飙”之路
2024-08-01 10:07:00
中国教育在线重庆分站

  2024年7月10日,四川大学宣布拟一次性撤销31个专业,数量之多,引发关注。

  撤销专业,是高校专业动态调整的常规举措。除了四川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宁波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高校均公布了2024年拟撤销专业。

  更大范围内,全国高校专业调整的速度也在加快。今年3月19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此次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3389个专业布点,数量之多为历年之最。增设、调整专业点1719个,同时对高校申请撤销的1670个专业点予以备案。

  另外,中国高校里理工类院校经费快速攀升,哈尔滨工业大学经费涨幅超过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不少省份,强基计划进一步向理工科倾斜,文科生高考滑档现象愈演愈烈……

  究其原因,或许是面对新一轮大国科技竞争和经济压力,国家选择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理工科领域,理工科将开启“狂飙”之路。

  01、专业大洗牌,谁被“抛弃”?

  四川大学此次拟撤销专业有31个,涵盖范围较广,既有传统理工科专业,如材料化学、核物理、水利水电工程、冶金工程等,也有音乐学、表演与动画学这样的艺术类专业。此外,还有一些看似较为热门的专业,比如信息安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

  其中,来自建筑与环境学院、艺术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专业占比较多。以建筑与环境学院为例,该学院拟撤销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科学、城乡规划、工程造价和风景园林5个专业,也是所有学院中撤销专业数量最多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高校专业裁撤并非仅发生在四川大学。

  不久前,有三所高校陆续公布了2024年拟撤销专业。东北林业大学拟撤销汉语国际教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个本科专业;宁波大学拟撤销城乡规划、人文教育、海洋资源与环境3个本科专业;天津工业大学拟撤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等8个专业。

  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有367个本科专业布点被撤销;‌2022年‌撤销的本科专业布点数量增加到925个;‌2023年‌这一数字进一步增加到1670个,‌成为历年最多,‌是2019年的4.5倍。‌

  另外,从2018~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来看,工科院校的人文、社科、艺术类专业是撤销重点,五年撤销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2022年达到44.3%。

  这与前几年的情况也相符。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信息,2018-2022年,被撤销最多的专业点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有100所高校都撤销了这一专业。其次是公共事业管理、服装与服饰设计和产品设计和信息。

  02、工学最受宠,专业净增长量排名第一

  高校撤销专业的重点在于优化专业结构,有撤销自然就有增设。

  以四川大学为例,在撤销31个专业的同时也申报了新专业——生物质技术与工程专业。此外,还预备案专业5个,其中3个与智能相关,分别是智能信息工程、智能建造和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

  2024年7月14日,重庆交通大学发布《2024年度专业设置评议结果公示》,学校2024年拟申报1个新专业——智能材料与结构;拟预备案5个新专业,分别是智能车辆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城市设计、网络与新媒体和数字经济;拟调整修业年限专业——风景园林;拟停招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拟撤销3个专业,分别是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由点及面,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介绍,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总数6.6万个,较2012年新增1.7万个、撤销和停招了近1万个专业点,每年调整幅度将近5%。

  可见在过去的11年,中国高校增设的专业比撤销的专业数量更多,这才是高校专业大洗牌的完整面貌。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中,专业点调整幅度最大的当属工学。近五年,教育部审批通过新增本科专业共162个,其中工学类新增专业有67个,占41.6%。每年有超过40%的增设专业点属于工学,远超管理学、理学、文学等。虽然它也是撤销专业最多的门类,但就全国范围来看,工学类专业的净增长数量依然排名第一。

  比如,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首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布点只有35个,到今年全国有533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9所高校成功备案或申报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现象背后,国家调控可能是重要因素。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 2022年3月,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启动,增加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高校开展强基计划试点。

  “强基计划”,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旨在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进入顶尖高校学习。

  今年,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的强基计划中,高端芯片、智能科技、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等相关专业成为重中之重;吉林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都规定,高考数学成绩在145分以上,可以破格入围考核。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则在分数的计算上对物理、数学给予更高的权重。

  可以说,“强基计划”的实施等于为理科尖子生开辟了一条通往名校的直升通道。

  另外,近年中国理工类院校经费快速攀升。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近2年预算经费暴增50亿元,以最高35%的增长幅度杀入高校预算榜前五,预算直逼200亿元。作为传统理工院校,“国防七子”中的“扛把子”,位列美国制裁高校名单中的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培养优秀理工人才重任在肩。

  同为“国防七子”中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预算也均有涨幅,都超过了100亿元;剩下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则都超过了50亿元。

  今年1月,教育部召开重要会议,提出要优化招生结构,引导高校加大理工科招生比例,引导人才聚焦国家重点领域。上海响应迅速,跟进推出了《上海市强化重点领域人才精准供给动态调整高等学校招生结构规模实施方案》。提出要从2023年到2026年,理工相关专业大类在校生规模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

  这一系列政策指导,充分表明国家大力支持理工科发展。

  03、专业优化的本质

  高校专业大洗牌,为什么波及上述领域?国家又为何如此明显地大力支持理工科发展?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下目前国内部分专业的就业形势。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4年7月11日券商行业约有34万从业人员,相比今年年初,半年时间从业人员减少了近万人。 另外,Wind数据显示,近三年券商行业降薪明显,2023年人均薪资比2021年减少了近20%,平均减少约12.74万元。

  今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李峰在毕业典礼上的一句话,引爆了整个金融圈。他说: “一些人认为金融业毫无价值,因为金融似乎不是硬核科技,认为金融业是可有可无的交易成本;有些金融从业人员,包括我们的一些同学和校友,甚至产生职业羞耻心。”

  “金融羞耻”一词,一夜之间传遍网络,成为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独特的时代标记。

  除了掉下神坛的金融专业,管理学也是重灾区。1999年启动的大学扩招,掀起了建设综合性大学的风潮,一时间开办成本低、没有文理限制的管理学遍地开花。有统计显示,从2000年到2017年,开设公共管理类专业的高校数量几乎翻了10倍。

  但近年,《光明日报》曾统计过,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职位需求,2019年比上一年下降了31%,2020年比上一年又下降了37%。

  曾经热门的专业如今过剩,反映到就业市场上,就是管理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更难找到对口工作。《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2021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半年后仅有51%从事和专业相关工作,从事工作也都以文员、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等基础性工作岗位为主。

  另一边,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2022届本科生月收入最高的10个专业均属于工学或工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门类,其中排名前三的专业是信息安全、信息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这三个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平均收入均在7000元以上。

  智联招聘数据也显示,2023年工学类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为56.9%,较总体高6.5个百分点;而人文学科类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为41.3%,较总体低9.1个百分点。

  可见,作为所有学科门类中的第一大类,工学一枝独秀的局面跟其明确的就业导向密切相关。工学类目下的专业大多有明确的对口工作,且毕业生平均薪资水平较高。

  就业的兴衰,决定了一个专业的兴衰,背后更深层次原因是国家发展的大势所需。

  目前,中国正在抢占全球科技竞争的先机。具体目标是“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国”。

  在这一战略指引下,中国大力发展新兴工科领域是必然之举。2023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其中提到,高校要科学制定学科专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需要,做好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升级、换代和新建工作。

  其中一个明确的目标是,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高校专业优化调整的原则是要服务国家发展,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建好建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

  因此,这一轮全国高校专业大洗牌,正是科技强国战略的缩影。理工科人才,尤其是复合型理工科人才,国家的培养力度会越来越强。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也将越来越旺盛。

文/中国教育在线重庆分站  蒋金花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河北教育发布 2024-07-09 14:38